百书楼 > 家祖左宗棠小说全文阅读 > 第141章:新的时代

第141章:新的时代


1905年5月25日,1支由轿车组成的车队行驶在京师的马路上。

这些轿车清1色的“套方锦”纹式前脸进气口,还有引擎盖上的“当卢”标志,证明这都是由国立东南第1重型机车厂生产的“共和”牌汽车。

轿车在国内尚是稀有物品,能有如此数量的车队,自然不是1般情况,这车队里坐着的都是中枢的关键人物,而他们的目的正是位于西苑的国会议场。

位于西城区的国会大厦尚未修成,因此联合会议只能摆在西苑的勤政殿了,好在这里地方也大,放得下。

本国中枢机关基本都在西苑,国会议场在勤政殿,总统府在集灵囿,其他机关则在紫光阁、仪銮殿等地。

这些议员们无不喜气洋洋,自从开战之后,议会解散,这群人可是闲了好久,现在终于有事干了:

就在今天,总统左孝威将以华联邦主席身份将签署《中俄停战协议》,宣布中国以及朝琉越等自由邦与俄罗斯帝国之间的战争状态正式结束,同时以总统身份接触国家紧急状态,恢复联合会议和国民会议。

这1份和平协议,在昨天下午,沙皇已经签署了协议,正式承认了这份和平协约的法律效力。

根据政府的相关公报报道,左孝威将在今天上午十点整正式签署这份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同时也将在现场举行记者招待会,向社会各界通报这份和平协议的全部内容。

根据这份和平协议,中国将收回外东北地区、外西北大部、库页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取得1840年以来的第1个对列强的巨大胜利。

虽然在阿尔泰山脉、瓦罕走廊等地还有着诸多的妥协,但考虑到目前中国的国力,这份和平协议的达成确实可以看作是中国在军事与外交上的巨大胜利。

也正因此,参加和平协议签字仪式的社会各界代表多数都是带着兴奋的情绪赶往国会议场的。

“1个甲子浮浮沉沉,国家屈辱将从此1扫而光,我们已经用我们自己的勇气证明我们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在简短而有力的演讲中,国会议场已经被中外记者的长枪短炮堵的水泄不通。

这座5开间传统建筑中,坐满了华夏联邦委员会高层、重要议员、各国大使、公使、受邀记者等重要人员。

左孝威的演讲结束,在如雷的掌声中,座钟响起,已是上午十点整。

站在总统身边的内阁总理刘坤1拿出钢笔,递给左孝威,外交部长陈季同则将停战协议翻开,放在了左孝威面前。

掌声渐渐落下,记者们紧张的捏住了镁光灯的电门,准备见证这1历史性的时刻。

终于,左孝威手里的钢笔落在了纸上,站在左孝威身后的1些人甚至能够听到钢笔在纸上摩擦的声音。

咔嚓——

在照相机的镁光中,历史被彻底留存在胶片上,在场的许多人口袋里都放着昨天沙皇签署协议的照片,毫无疑问,这两张意义重大的照片会同时登上全世界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

签字完毕,左孝威郑重其事的在停战协议上盖上了总统方印,随后将协议递给孙逸仙,同样签下了名字后,孙逸仙盖上了国会方印。

虽然整个签字过程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在许多人看来,这段时间是如此的漫长。

“现在,战争正式结束了,我们,胜利了!”

陈季同接过孙逸仙手中的协议,将其合上递给左孝威,左孝威再将其举起,向众人郑重的宣告和平的到来,这是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自近代以来与欧洲国家所签订的第1份完全的战胜条约。

左孝威的声音在会场中回荡,也不知道是谁先反应过来,开始鼓掌,随着掌声响起,照相机的镁光再次打在了左孝威身上。

虽然没有得到战争赔款,也没有从战败国的领土上割让到哪怕1寸土地,但我们已经夺回了近代丢掉了土地……

嗯,顺便还与另1个邻居那边友好的沟通了1番,获得了1些微不足道的帮助。

各国外交官带着繁杂的外交活动纷至沓来,几乎踏破了总统府的大门。

相比于工作量暴增的左孝威,左念微倒是要清闲许多,但闲暇时间却也不多,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路上,南下、回京,不过1周,又被派去了南京。

除了要开始接触政治以外,左孝威派左念微南下还有两件大事,首先便是将对俄胜利的消息告诉左宗棠,并在最后的1段时间里陪陪他老人家,第2则是左孝威要有大动作了,既希望左念微坐镇江南,也希望左念微尽可能不要参与进来,以免对未来的仕途造成影响。

6月初,左念微离开紫光阁参谋部,由两京铁路前往南京。

左念微的事情在这1段纷杂的时间里并不起眼,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再加之左念微平常的行动相对保密,故而临行之日,如往常1样并无多少人相送。

临上车前,几人匆匆赶来:“修平……”

“季直?你怎么来了?”张謇出现在这里,左念微实在是意外。

“我来送送你……”张謇抬头看了看天,“如今江南在雨季,京师的天都不好,江南天气怕更是不好,你和玉珠在江南要多注意。”

“放心,善若心细,不碍事。”左念微笑了笑,“姐夫百忙之中抽空来送我,估计不是这点家长里短的事情吧?”

“是也不是,这次南下就好好陪陪老人孩子,再不济去工厂里哨哨工,别到处乱窜了就行。”张謇摇了摇头,没多说什么。

“行。”虽然左念微感觉张謇话里有话,但看着张謇也没有说话的意思,左念微也不好继追问下去。

“黄兴要去江苏。”就在左念微要与张謇告别时,张謇突然说道。

“嗯?嗯。”左念微稍稍诧异,然后在宪兵的护送下登上了火车。

……

夏季的京师天气沉闷,乌云密布,压在众人头顶,1辆挂着国旗的4轮马车辚辚驶来,拐过街口,驶上了西长安街。

马车上挂着财政部的标志,里面坐的正是张謇,在送过左念微之后,他现在是去总统府见左孝威,向左孝威汇报当前的财政整理工作的进度。

张謇之前在重工业部任部长,战争结束后又调到了财政部。

当初在重工部,张謇常常埋怨财政部太抠门,工业计划是左改右改,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张謇很清楚,00散散的工业根本没有任何用处,工业化不是1两个工厂的事情,洋务运动给出的最大的教训就在于此,后世的民国和某东方大国也是如此,能造,很多东西都能造,飞机坦克万吨巨轮都能造,但都只是壳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即老马同志的名言:“为了完成瓦良格号,我需要苏—、—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9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1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她。”

工业化的道路怎么走?

说话很容易,先进行土地改革,解放生产力,然后建立1套完善的工业体系,大到工业母机,小到螺丝钉,未必都要自己造,但自己1定都能造,这就是工业化。

但摆在现在的中国面前的就是这两大难题,第1是直接性的——钱。

现在可没有那个国家能给你送个156个工业项目的大礼包,即便是作为同盟的英国,那也只是给中国开了1个学技术的后门。

说1千道1万都是要花钱的,没钱1切免谈,而这就是张謇现在最头疼的事情,上哪儿搞钱?

这场仗可以说是倾家荡产的去打的,固然为国家打开了局面,但局面终究不能即刻套现,那近十亿元的债务还压在中国头顶上呢。

但是,摆在如今的中国面前最好最直接的办法竟依然是借款,而张謇此行的主要目的也正是如此。

在向外借款中,有能力给中国提供贷款的并不多,而英美德3国又恰好是愿意且有能力给中国提供贷款的。

首先是英国,英国对于中国市场是非常看重的,中国对于英国来说仅比印度要轻1点点,事实上,英国能走到今天这1步,没有中国市场是不可能的,没有中国就没有能够喊出“两强标准”的英国。

而时至今日,英国就更加需要中国了。

1860年代,南北战争之后,英国就基本失去了对美国市场的控制,被大幅压缩经济空间的英国在经历了60年代的经济阵痛之后就将中国市场视作经济最重要的部分,最稳妥的保清政策就成为了英国的中国战略。

而东南能替代满清的原因也正是这个,贸易在很多时候比殖民更靠谱,因此能够抗衡俄国、拥有更加有活力的市场、依然给予英国贸易最优权的东南也就取代了满清。

对于刚刚经历过布尔战争、国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英国来说,他们承受不起中国经济和政局再发生巨大波动了。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452064/1111099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