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家祖左宗棠小说全文阅读 > 第142章:总统北巡

第142章:总统北巡


南大营火车站

1队队宪兵将整个火车站围得水泄不通,戒备森严,军乐铿锵。

半刻钟后,装甲列车带着轰鸣声缓缓驶入了火车站,随着1声汽笛声,蒸腾的白色蒸汽泄出,弥漫在站台上,远远望去就像是起了1阵雾。

这里是沈阳南大营火车站,1座军民两用车站,由于有军用成分,所以相比于沈阳火车站,这里就显得要冷清许多。

沈阳作为东北的核心城市,是整个东北地区的工业中心,得益于关外铁路网的修建,沈阳已经与9省通衢武汉并称中国南北两大火车制造中心,1900年,原有的吴淞机车厂拆分,分别成立了沪、鄂、辽3厂,沪厂主攻内燃机和汽车,而另外两个负责火车生产。

与汉阳铁厂和武汉重型机械厂1样,沈阳机车厂和沈阳钢铁厂目前是北方机车和铁轨制造的支柱,当然,沈阳这边还是有诸多不足的,火车用动机和火车用轴承都需要武汉重机厂生产。

但这辆装甲列车既不是辽厂的产品,也并非是鄂厂的,而是当初的沪厂生产的最后1辆装甲列车——“共和”号,总统的座驾!

这辆车出现在这里,那么是什么事情自然也就很明显了——大总统左孝威出关北巡。

这火车站里头都是辽宁政府各部的头面人物,文明社会嘛,礼节就是礼节,虽然总统在电报里说欢迎仪式“火车到站之后,不必搞什么欢迎仪式,1切都从务实出。”,但是这再怎么从简,总统就是总统,1国元首,国民领袖,各部的主官总要走到火车站迎接的。

当“共和”号装甲列车停稳,2十1响礼炮也正好鸣放完毕,这炮兵指挥官时机拿捏得很好。

而军乐依旧铿锵,此曲名为《团结起来》,据说由那位总司令左念微填词谱曲,此前在军营中传唱,而随着东南入主中枢,以及中俄战争的全国动员,这首歌也算是家喻户晓了,虽然如今还没有确定国歌,但在许多人心中,尤其是军人和学生心中,这已经是国歌了。

不过平常总统出行,如非涉及军事,绝无可能放军乐,今天突然放了,让场上的人都有些疑惑,但这首歌在战争期间广为流传,出现在这里也并不奇怪,因此众人也没有多想,静候总统下车。

在铿锵的军乐声中,1队队宪兵跳下列车,列成两队,宪兵部长武光庭放下踏板,左孝威面带微笑的走出了车厢,依然如往常1样,头戴礼帽,只不过身上穿的衣服有些奇怪——并非是以往的西装,而是1件立翻领有袋盖的4贴袋服装。

带着些许疑惑,政府要员们上前与左孝威握手寒暄,随后则是记者们的采访时间。

记者们早已经注意到总统身上的衣服,在照相机的镁光中,1名《辽报》记者抢先向总统提出了问题:“总统先生,请问您身上的这件衣服是?”

“这件衣服是孙逸仙送给我的,他的意思是,西装虽好,却与我国人民生活相去甚远,不甚合适,因此请了宁波的裁缝设计了1套衣服,我觉得也挺好,中体西用,方显中华新风嘛。”左孝威笑着回答道,顺便还开了个玩笑,“我还想给这衣服取名为‘中山装’呢,结果孙逸仙不愿意,改作了‘汉正装’。”

左孝威这番话落在在场众人的耳中立即就联想出好几个版本,政府官员们大多在想国会与政府之间的问题,或者未来是否会换装,记者们则关注所谓的“中华新风”,“汉正装”这个名字1听就知道不1般,未来必然大行其道,因此企业家们也在想政府是否会以替换西装,届时必然有大把大把的商机,或许可以提前准备12。

在衣服问题过去之后,记者们关注的重点集中到了东4省移民实边和工业投资的事情上,这也是多数国民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战争期间,东3省作为后方,环境改善了许多,土匪马贼基本被清剿1空,道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土地得到初步开发,1切都充满了机会。

而外东北被收复之后更名为东盛省,与黑吉辽3省合成东4省,不过东盛省目前依然是军政状态,并没有实施军政分离。

“东4省土地肥沃,足以容纳新移民数千万人之众,目前,中枢正与农林部、工商部、内政部着手制订下1步的东3省移民实边方案,再过几天,这个移民实边方案就可以公之于众,届时,国民可以了解每1个细节。”

......

“本届中枢政府之东4省移民实边计划与工业发展计划1样,都是1个系统工程,移民垦殖的每1个方面均已提前详细考虑计划,无论是农业、工业、商业还是教育、治安等诸多工作,政府都考虑得非常周详......”

“所以,如果国民有移民之兴趣,请尽快向地方政府咨询此事,尤其是国内之实业界人士,若想投资东4省之重工业与采矿业,中枢政府自当鼎力相助,无论华商独资,还是中外合资,只要工厂能够为国民带来利益,中枢政府绝无反对之理......”

沈阳市政大礼堂内,左孝威对台下的富商们做着演讲,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从江南、华中、广东等地赶来的,也有许多是之前闯关东吃了红利起家的,众人对于东北未来的发展都十分关心。

而总统的演说虽然简短,但是其中透露出来的细节也是让人颇费思量,政府似乎有意进1步放开重工业方面的管制,鼓励离散资本向其中汇集,加速发展。

这即是向国内筹资的“文借”之策,至于“武借”嘛,那就......

在场的众人恐怕还没有想到什么叫做武借,不过他们可能也不太会切身体会到,毕竟那群地主老财也基本不会坐在这里讨论投资的事情。

在与这些企业家、工厂主共用午餐之后,左孝威马不停蹄,开始视察东北的各项工作。

此次北巡,除了总统夫人之外,陪同总统视察武汉的还有不少军政要员,工商部长盛宣怀、重工业部长卞广禄、海军总司令邓世昌、卫生总署总长林文庆,这些人陪同总统视察,自然都有各自的任务。

盛宣怀要与纺织工业的企业家们举行座谈,东北的重工业比例过高,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男性劳动力,而1群小伙子凑在1起是危险的,尤其是城市里,因此东北需要1些轻工业,为城市中女性提供工作岗位,以此平衡男女比例,保证稳定。

卞广禄要去沈阳钢铁厂,主持验收两座刚落成的炼钢高炉,林文庆要去辽宁总医院主持剪彩,并视察海关的防疫工作。

海军总司令邓世昌将前往旅顺造船厂,与总统1起主持1场欢迎宴会,欢迎几位来自德国的造船专家,他们将会在华长期生活,与中国工程师1同研究潜艇技术。

总而言之,1句话,此次北巡东北,总统带来的这帮人没有1个是来闲逛的,国际局势也不允许他们闲逛,如今的中国最讲究的就是个旋率,总统亲自带头,底下的文武百官也好,国民百姓也罢也都必须学会追求效率,浪费金钱是可耻的,浪费时间同样可耻,我们浪费的时间太多了,必须要提速!

1周后,左孝威启程前往齐齐哈尔视察屯垦工作。

“东北屯垦有什么困难?”左孝威在黑龙江屯垦兵团兵团长程德全的陪同下,走在兵团的田垄上,看着田里众人的劳作,时不时与众人打个招呼。

“其实问题还是老1套,粮食、人、肥料和工具.......”

开荒在农耕时代是最恐怖的事情,东北这些地方可不像华北,华北那多是抛荒的农田,但东北这可是正儿8经的荒地,上次开垦说不定还是在唐朝时期的大温暖期。

左孝威心里也很清楚,当年在江苏当官时,听说过这么1件事,1户人家,爷孙3代人拢共花了4十多年开了20亩地,光前期准备就花了5年时间,侍弄荒地不到十年,老汉累死了,过两年大儿子也累死了,3代人34条人命就换了2十来亩地。

开荒首先是攒粮食,起码要给1家人准备够吃半年多的粮食,整个屯垦兵团就是23十万张嘴,接着是季节,春种夏管秋收都没什么空闲,尤其是春天,1场雨水浇下来,半个月都白干了,因此秋后是最好的时间,但在东北冬天太冷,也不合适,因此只能靠政府组织在夏秋天干活,然后是毒虫猛兽的威胁,随随便便就能搞死人,也要军队和医生保护。

接着是开荒本身,各种石头树根,非常吃工具,东西也多的离谱,1亩荒地里面的草木够给上千人烧火做顿饭了,最累人的则是挖土方,哪怕屯垦兵团都是1群小伙子,那干这件事也得要脱层皮。

“1定要克服困难,东北的粮食至关重要,关于现有困难,你回去写份报告交给我。”左孝威看着还是1片荒芜的土地,严肃的说道,“中枢会给你们最大程度的支持,新的农用机械在明年就会送来......”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452064/11110991.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