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锦衣卫小饭堂(美食) > 第131章 玄宁军

第131章 玄宁军


客房中,  灯火明灭,忽闪一瞬。

        夜屿凝视舒甜的侧脸,轻轻问出了声。

        舒甜指尖微顿,  闷声答道:“没有。”

        夜屿站起身来,走到她身旁,两人的影子在墙上交叠。

        “但你没有笑。”夜屿低声道。

        她平日里总是笑意盈盈的,  眉眼一弯,  让人忍不住想伸出手,抚摸这近在咫尺的月亮。

        舒甜垂眸,低声答道:“因为我不高兴。”

        夜屿微愣,  问:“为何?”

        舒甜抿了抿唇,挑眼看他:“大人不是破案能手么?不若自己猜一猜?”

        夜屿长眉一挑,思虑了片刻。

        “遇见那个姑娘,非我所愿。”

        舒甜嗔他一眼,  小声嘟囔:“明明聊了好一会儿。”

        她都看见了,他站在大堂里与依兰姑娘聊天。

        夜屿看着舒甜,他站在她对面,  握住她的手,忽然凑近她的脸蛋,嗅了嗅。

        舒甜一愣:“大人?”

        “明明是香的……那这满屋子酸味,是哪里来的?”他一本正经地问,莫名有些诙谐。

        舒甜面色一红,反驳道:“我才不是吃醋。”

        她看向夜屿,  认真道:“大人看看天色,  现在早就超过吃药的时辰了,  大人既然办完了事,  就该第一时间回来喝药,  这可是头等大事。”

        夜屿眸色微凝,淡淡笑了起来。

        “好,下次我会注意。”

        他声音依旧清冷,却带了几分郑重。

        舒甜这才露出笑容,指了指桌上的食物,道:“先吃点东西。”

        夜屿微微颔首。

        他重新到了桌边坐下,只见面前摆着一盘菜肴,里面有粗粗的豆角、大块的茄子土豆,还有酱色的排骨等。

        看起来什么都有,但堆在一起,又显得其貌不扬。

        舒甜坐到他身边,低声道:“这道菜叫‘乱炖’,汇集了各种菜色的长处,大人可以尝尝……北疆的菜肴摆盘上不拘小节,味道却十分丰美,耐人寻味。”

        夜屿闻声,便夹起一块土豆,放入碗中,这土豆外表绵软,用筷子轻轻一戳,便分成了两半。

        一小块土豆入口即化,鲜咸的滋味,一下便在口腔中绽放开来。

        绵密、温软,香糯,滋味很是丰富。

        夜屿借着土豆的香,又送下一口米饭,十分满足。

        北疆的食物,和北疆的人一样。

        率真直爽,大大咧咧,相处起来,简单又朴实,令人很是舒服。

        夜屿又尝了尝里面的豆角,这豆角比南方的要更加粗些,在锅里被煨煮得尤其软烂,浸泡了浓郁的汤汁,吸入口中,令人胃口打开。

        夜屿就这这碗乱炖,又吃下了半碗米饭。

        舒甜坐在旁边,以手撑头看着他,目光沉静,嘴角带笑。

        夜屿用完了膳,药也晾得差不多了,他端起药碗,一饮而尽。

        然后,将空碗放到桌上,声音带着几分愉悦:“喝完了。”

        舒甜抬眸看了一眼,笑起来:“好。”

        说罢,舒甜站起身来,帮他收拾药碗,夜屿却忽然伸手,抓住她的手腕。

        舒甜一愣,只见夜屿从怀中,掏出一本陈旧的书,放到她手心里。

        舒甜垂眸一看,顿时瞪大了眼:“这是《陈氏食经》?”

        夜屿淡笑着点头,道:“我也不知道真假。”

        舒甜眉眼轻弯:“送我的?”

        夜屿低低应了一声。

        舒甜莞尔。

        她拿着菜谱,坐到油灯下,翻看了起来,看了一会,舒甜面上笑意更甚。

        “我曾经听后厨的孟师傅说过,早些年,京城有四大名厨,其中之一的陈师傅,不但自己厨艺高超,还将做菜的心得和方法,写成了书……只可惜早就绝迹了,很难买到,我见这里面许多写了许多做菜的技巧,十分详实,应该是真的!大人是如何得来的?”

        夜屿凝视舒甜,她眼角眉梢都是笑意,满脸惊喜。

        夜屿也微微勾唇:“不过是偶尔遇上的。”

        “那就是缘分。”顿了顿,她一本正经道:“大人和美食有缘,俗称有‘有口福’。”

        夜屿微怔,随即笑开。

        只要她在他身边,他就有口福。

        “大人,我们什么时候回京城?”

        “我的事已经办完了,随时可回。”顿了顿,他又道:“明日便是玉谷城的丰收节了,你想不想去转转?”

        舒甜美目忽闪,道:“大人不赶时间么?”

        夜屿笑了笑:“总要劳逸结合。”

        他们赶了好几天路才到玉谷城,这对夜屿来说是家常便饭,但舒甜的疲累还未完全散去。

        他不想她太累了。

        -

        每当临近丰收节,家家户户便张灯结彩。

        时近傍晚,整条长街上,红灯高挂,热闹非凡,百姓们摩肩接踵,人声鼎沸。

        今晚,丰收节将在这里举行。

        有一家人出游的,父亲抱着孩子,孩子则好奇地伸长脖子,到处眺望,喜笑颜开;也有独游的年轻书生,走到此处,便想赋诗一首;更有三三两两的姑娘们聚在一起,亲亲热热地逛起了长街。

        舒甜站在街头路口,笑着回眸:“大人,丰收节好热闹啊!”

        夜屿轻轻点了点头,这是一场百姓们期盼已久的盛事。

        “只要没有战乱,每一年都会举办丰收节。”

        除了十五年前的那个冬天,丰收节几乎没有间断过。

        夜屿带着舒甜,来到了街口处。

        街口处排起了长队,有衙役站岗,会对所有进入主街的人举行盘查,若带了兵器,则需要上缴才可入内,一板一眼,十分细致。

        “没想到丰收节这么严格……”舒甜有些奇怪。

        “玉谷城有汉人也有胡人,易生冲突……所以盘查一下,有利无害。”

        先皇治理早期,云朝和北戎也和平共处过一段时间,支持相互通婚。

        所以不少祖籍北戎的胡人,也迁到了大云的北疆生活,这里的气候和土地,更加宜居。

        夜屿和舒甜依旧穿着胡人的服饰,在门口被简单盘问过后,便顺利入了主街。

        舒甜从衙役处离开后,得了一根红带子,带子的一头,盖了个小小的印鉴。

        “这是什么?”

        夜屿也得了一根,他低声道:“丰收节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评比粟米。”他指向长街中央的路口:“你看那里。”

        舒甜循声看去,只见长街中央的路口处,立着一座很高的雕像,看起来恣意潇洒,又充满慈悲,应该是雨神。

        雨神过去几步长街,两旁植满了树木,每一颗树木面前,都摆了一个半人高的米缸。

        “那些米缸里装的,便是用来评比的米么?”舒甜低声问道。

        夜屿点了点头,轻声:“人们来到丰收节,一般要先拜雨神,然后去米缸面前走一趟,觉得哪家的米好,便将方才的红绳,系在米缸后面的树干上,到了子时,哪棵树上的红带子多,便算是拔得头筹了。”

        舒甜微愣,笑起来:“原来是这样计票的呀……大人怎么知道这么多?”

        夜屿淡声:“很久以前听说的。”

        寒风凛冽,夜屿思绪飘远,回到许多年前。

        ……

        “你这孩子……别乱跑啦!仔细被人抱走了。”一位年轻的美貌妇人,伸手拉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低声嘱咐道。

        小男孩生得极其标致,约莫五六岁,小脸上满是自豪:“有爹爹在,谁敢带我走?”

        男孩身后,身材高大的男子忍俊不禁,他弯下身子,索性将男孩抱上自己的肩头,男孩的视野一下开阔起来,兴奋地咯咯笑。

        男孩眺望远处,伸手指着前方:“爹爹,娘亲,前面那些人在做什么?好热闹啊!”

        男子向他指着的方向看去,笑了笑:“他们在拜雨神,祈求明年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男孩歪着头想了想,道:“国泰民安的意思,是不是就不用打仗了?”

        男子愣了一下,笑道:“是。”

        男孩眯起眼睛笑,对一旁的妇人道:“娘亲,我们也去拜拜罢!这样一来,以后父亲便不用总是待在北疆了,可以在京城陪我们啦!”

        他和母亲常年住在京城,和父亲分居两地。

        这一年冬日,边疆又起战乱,父亲无法回京城与他们团圆,便索性将他们接了过来。

        男孩是第一次来北疆,看到什么都非常兴奋,他喜欢这里的烤羊肉,喜欢堆雪人,也喜欢父亲同僚们的爽朗豪放。

        他第一次来玉谷城,便喜欢上了这里。

        玉谷城,粟米如玉,谷物珍奇,产出的粮食闻名四海,百姓生活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然而,这样好的地方,也一直被北戎人觊觎。

        在北戎人眼中,拿下了玉谷城,便等于打开了大云北疆的大门,才有机会长驱直入。

        父亲曾对他说,守好玉谷城,就等于守好了整个北方……男孩明白,父亲不能离开这里,等他长大了,也要和父亲一起,好好守护这片土地和人民。

        ……

        夜屿神思悠悠,忽然感到指尖一暖。

        他回过神来,侧头,目光落到舒甜身上。

        “大人在想什么呢?”她温言问道,看向他的眼神,十分清澈。

        夜屿收回思绪,摇了摇头。

        舒甜笑吟吟地拉起他的手:“大人,我们快些进去吧,我都等不及啦!”

        她手指软软的,比他的还温热,柔柔地拢上他的指尖,打破了微沉的心绪。

        夜屿凝视她一瞬,淡笑:“好。”

        两人十指交握,穿行过重重人海,来到雨神像下面。

        不少百姓站在雨神像前躬身祈祷,低诵声延绵不绝。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站在雨神像前,双手合十,喃喃道:“祈求雨神,保佑玉谷城天地平安,五谷丰登,人人都有饭吃……”

        他声音苍老,语气虔诚,面上沟壑明显,看起来饱经风霜。

        老者身旁站着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孩子,孩子嘻嘻笑起来:“爷爷,我们明明有饭吃,为何还要祈求呀?”

        老者抬眸,凝视雨神像一瞬,低声道:“粮食来之不易,玉谷城能有今日,咱们能填饱肚子,都是玄宁军用血肉换来的。”

        “什么是玄宁军?”孩子眨了眨眼,有些好奇地问。

        老者面色怅然,悠悠道:“玄宁军曾经是我们大云最强的一支军队,由金吾将军叶乾统帅。这支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能守护四方平安,万事以百姓为先。”

        “哇,那一定很厉害吧!玄宁军现在在哪儿呢?”孩子眼睛亮晶晶的,十分期盼地看着老者。

        老者的眼神黯了几分,他侧过头,眺望远方的城墙。

        墙垛边沿模糊,几乎和夜色融为一体,看不真切,一片渺茫。

        “玄宁军为了守护北疆,永远地留在了玉谷城……他们虽然深埋地下,但却永远在我们心里。”

        老者说着,声音有些颤抖,孩子不明所以地看着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舒甜站得不远,听见了他们的对话,心中也不禁唏嘘。

        她下意识回头,正要开口,却见到夜屿面色煞白,唇无血色。

        “大人,你怎么了!?”


  (https://www.baishulou8.net/xs/832513/897077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