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开局就分家,恶婆婆靠种田逆袭 > 第160章 兵分两路去卖酒,生意不错

第160章 兵分两路去卖酒,生意不错


一家人一起吃过早饭后,沈朗、江晚四人拉着酒水去卖,沈长栋则去了郭宅。

  杨慧本想跟着一起去卖酒,但被江晚给拦了下来。她一个小媳妇跟着,看上去不太搭调,像她这样的娇花,合该让别人来好好养着。

  “你们俩去城南,我们去城西。”

  离开小院后,江晚打算他们四人兵分两路,城南酒楼多,城西百姓多。

  以后家里的生意是要交给他们兄弟俩打理的,所以去跟酒楼打交道的活计交给他们,也好让他们多跟陌生人打打交道,这样才能更快地增长做生意的经验。

  “走吧。”

  沈长辉没想到江晚会临时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时间没能反应过来。

  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爹已经驾着驴车缓缓启动,沈长盛见状,拉了他一把,兄弟俩便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行去。

  “卖酒。”

  从城东到城西,驴车慢步朝前行驶,一路上,江晚一直吆喝着。

  时不时有人上前询问,也有人拦下车子品酒,不过大多人问过价格嫌贵,半个时辰,他们才卖出去两斤。

  “热不热?”

  酒水卖的慢,完全在他们的预料之内,所以两人都淡定得很。悠哉悠哉地赶着路,渐渐的,日头越升越高,沈朗扭头问了江晚一句。

  “还行。咱们继续转转,然后找个热闹的地方停下。”

  他们来城西,并不打算一直走街串巷,而是要找个人多的地方,停下来摆摊。

  城西面积很大,他们需要多转转。

  除此之外,他们来城西,其实也是想在这里找个大一些的宅院。

  日后酿酒的生意要是做起来,他们肯定是要把酒坊搬到城内的。

  “好。”

  听江晚开口,沈朗应了声,赶着驴车,人少的地方就加速,人多的地方就慢慢走。

  很快,驴车停在一处菜市场的街头,沈朗竖起他们自己打造的简易招牌。

  “坐吧。”

  等沈朗竖好招牌,江晚从车上搬下两张小板凳,然后递给沈朗一壶水。

  沈朗不客气地伸手接过,在江晚身侧落了座,喝了口水,道:“刚才一路下来,你觉得这片区域怎么样?”

  城西沣河巷,菜市场另外一头是穿过府城的沣河,这段水域虽然没有城内的水域繁忙,但人也不少。

  “环境挺不错的,尤其是挨着沣河的那些宅院。”

  沣河从西北流向东南,河水并不湍急,河两岸铺了青石砖,种着垂柳。

  风景特别漂亮。

  关键是那里的宅院面积也很大。

  虽说修建的没有城东豪华,但江晚很是喜欢。

  “那等等咱们去问问情况。”

  城西住的人多,烟火气浓郁,沈朗也觉得不错。

  两人商定下此事,临近晌午,来菜市场的百姓逐渐多了起来。每逢经过他们这里的人都会侧头打量一眼。

  也不为这里突然多了一个新摊子,而是两人的长相实在打眼。虽说他们俩都穿着粗布衣裳,但也难掩身上儒雅清冷的气质。

  “免费品尝。”

  “……”

  这里的人多,江晚本以为生意会好做,谁是知道只是看的人多却没有人过来询问。

  明明他们在招牌上写得很清楚……

  一想到这里,江晚恍然,这里虽是府城,却也是古代,受教育的比例自然也是少的,于是她发现这一点后,继续吆喝起来。

  她这一吆喝,果然上前询问、品酒的人多了起来。

  “二两卖不卖?”

  在城里,喝酒的人多,但都是小酌怡情,再加上城里人过日子更会精打细算,所以江晚就听到有人问到这句话。

  “二两也卖。”

  在开始酿酒的时候,江晚压根没想到会有人只买二两酒,所以愣了一下,她才反应过来。

  她家的酒提舀一提是三两,二两的话就是大半提,盛酒的坛子并不贵,批发价也就八文钱一个,刨去成本总归也是赚的。

  “要二两。”

  “行。”

  客人爽快,江晚也爽快,拿过沈朗递过来的酒坛,舀了一提酒水倒了进去。

  “一提三两,今日我们头回过来,只收二两酒的银子,等下回就要原价了。”

  “那就多谢了。”

  见卖酒的娘子长得好看,也会做生意,客人很是满意,道了谢,接过酒,美滋滋地就离开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做成了第一单生意,接下来酒水卖的就快了。

  卖到晌午,又卖到下午,一百多斤的酒水,只剩下十斤多一点。

  “走吗?”

  “走。”

  来的时候,他们就说了,只在府城住一晚,虽然现在已经很晚了,但他们也要往家里赶的。

  而且早上分开前,他们俩已经跟沈长盛、沈长辉商量好了,未时中在进城的那条街山西面馆碰头。

  “就这。”

  沈朗赶着驴车,在街上速度加快许多,没走多久,他们就来到上次来的牙行。

  江晚喊了一声,沈朗就在前面停下车。牙行门口有接待的小厮,一看他们赶着驴车过来,赶紧上前询问,见他们是来牙行办事的,便从沈朗手里接过缰绳,牵着驴拴在了一旁的木栓上。

  不得不说,在古代做生意的服务意识也是挺不错的。

  见驴有人看着,沈朗就跟江晚一起进了牙行,然后找到这里的牙人,询问了沣河巷那一带的住宅情况。

  “要大一些,靠着沣河巷,房子能直接住人。行,你们的这些条件,我都记下了,等我去给你们打听打听,要是有了消息……”

  这回买卖租赁房屋的牙人跟上回的不是一个,这回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年约五十左右的男人,是这里的副管事,姓杜。

  江晚一跟他搭上话,两人交流一番,她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杜管事闻言,并不记得沣河巷有宅院出售,于是就打算先替他们打探一下情况。

  要知道府城这么大,牙行不止他们一家,城西沣河巷附近就有一家。

  眼前这两人一看就不是城里人,要不然也不会找到这里来,而他们既然来了,还是这么大一桩生意,他们牙行自然要一口吃下。

  “你们这边要是有了消息就送去南瓜巷乙二,我儿子跟儿媳住在那里,只不过买宅院的事,他们是拿不定主意的,你们只需把消息送到,然后等我们过来再说。”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662146/1111097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