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穿越古代的风水师 > 八十五章、秋风秋月秋满天,愁思愁怀愁华年

八十五章、秋风秋月秋满天,愁思愁怀愁华年


  常思欣是一个清新脱俗,仙气飘飘的知识女性。

她长着一双灵动的眸子,晶莹剔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她的皮肤白皙红润,柔软如绸,仿佛能滴出水来。

她身穿一袭淡绿色的衣服,衣褶微微泛起,衣角轻拂风中,散发出婉约清新之气。

范二毛第一眼看到他就被她的雅致给征服了,没想到与她相处之后,更让他感到一种亲切无间,宛如亲人的感觉。

她是那样地美好,自从加入谈判队伍,很快便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并且让众人不由自主地想去呵护她。

由于常思欣高效地办事效率,谈判很快进入股份配置阶段,因为股份配置涉及到户部资产与私有资产合资配置的问题,大家对公私合资运营企业是在共享经济制度下走资本管理制度,还是走社会管理制度之路,展开讨论。并对资本侵占、资本剥削和剩余价值的分配进行了讨论,对资本管理下劳动者在获得报酬后,资本剩余价值部分在依法缴纳所得税后,资本余额怎样合理分配企业公积金、企业奖励金和股东股息红利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要讨论上述问题仍旧离不开公与私的共存问题,离不开资本与社会共有,资本家与官方资金合理配置股权等等问题。

常思欣首先就公私关系的平衡发表了看法,对当下公心和私心之争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段话是谈判议题的主题,不能论证出社会资本与私人资本的合理配置,就无法达成配置股份的中心目的,所以众人认真听她讲话,待她讲完后,众人就讲话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常思欣说道:我们要完成股份配置,仍旧要讨论社会资本与私人资本是否可以共同创造价值,产生资本,共同共有、共享、共存社会剩余价值的问题。在社会资本与私人资本共同入股企业后,是社会资本主导企业经营权,还是私人资本主导企业经营权是当前讨论的主要问题。

在确定社会资本与私人资本共同经营,共同产生资本主体后,在运营期间私人股份的合法权益又该如何保护呢?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意识中一直认为社会资本与私人资本是对立的两个群体、两个组织,两者是敌我矛盾,要社会资本就不要私人资本,走社会资本之路就不走私人资本之路,两者因性质不同,而坚决不能共有、共享、共存,否则就是政治立场的错误。

千百年以来,人们一直在探讨和追溯人类是不是可以将社会资本与私人资本独立存在并完全剥离开来,又还是将社会资本与私人资本共同存在,并完全统一在一起。

其实这还是在争议是在公共权力下生存,还是在私有权力下生存的问题,公权与私权之争已经长期斗争几千年了。到底是生存在公共权力之下优越,还是生存在私有权力之下优越的问题一直在争论着。

孔子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就提出建立大道畅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建立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上下有序各安其命的等级社会,他主张公共权力要主导社会发展。

于是学习孔子思想深刻的王莽,在他篡夺汉朝政权后,就大力推广公共权力,极力压制私有权力的存在空间,他为了推广自己的集权公共思想,加大税收力度,大量蓄养公共组织成员,上到朝廷下到基层,公共权利机构在他统治下快速膨胀,机构臃肿到税务征收团队设立专门研究加大加多税务名目的机构,巧立名目扩大税费增收项目,增加到人人必交,连孩子生下来哭叫都必须交税的地步。

私人权力被压缩到无法生存的地步,同时王莽为养活他庞大的公共权利机构又加大了对世勋门阀寡头们的征税力度,最终导致世勋门阀寡头们与其决裂。

在民不聊生,岢税重赋下社会矛盾严重激化,道教张角首先谋反,创立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号召弟子和失地农民发动叛乱,世勋门阀寡头纷纷响应,各自脱离中央统治,社会很快进入无序状态。

天下大同,共有共享共存没有错,但是如果你辛辛苦苦挣来的财富不是你的,公权力可以随意敲榨勒索、横征暴敛、以权谋私、敲骨吸髓,并可以随意支配你的私人财富,并利益共享共有,那么你会乐意吗?你还会辛苦挣钱吗?你还会有生存的动力吗?

如果你每日辛苦劳作打来的粮食支配权不是你的,食用权更没有你的份,你还有生产作物、创造价值的动力吗?连吃饭的权力都没有了,你对生存还有希望吗?

又如果你花很多钱娶回一个女人,但是这个女人在公权力主张下让你分享给没有女人的男人,你会同意吗?如果你养活的儿女经过DNA鉴定不是你的,你还会供养他们吗?

这些问题归于什么性质?归于公心还是私心?

回答肯定是这些问题都归于人类的私心、私欲和私田。

王莽篡汉、王安石变法都失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无视人类私心、私欲和私田的正当存在,意图以强权政治压迫私心、私欲和私田的生存空间,无序扩张公共权力的手段和措施,权力应用随意,手握权力者可以随意决定一个人的财富和生死,以至于世勋门阀寡头和地主资本们都人人自危,最终导致失败。

如果人类的私心、私欲和私田得不到保障,又何谈社会共有共享共存和天下共荣呢?

你想过没有,文明进步到底来自哪里?

如果君王不因为任何原因就要剥夺你的财富、夺取你的生命,你还会爱戴和拥护他吗?如果一个大臣为了自己有权有利随意扩大税负,征收到你没钱生存的地步,你还愿意服从他的命令吗?如果一名父亲无恶不作、干尽了坏事,却要儿女孝敬他,他还应该得到儿女的孝敬吗?

其实这些普普通通日常接触到的事情都归于人类的私心、私欲和私田。因此上说,私有制度和私人权力无论到什么时代都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必须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罔顾事实一味强调强制权的公共性,强调公共权力的有效执行力,当一切都在公共权力的支配下时,共有共享共存就只有陛下一个人享受了,哪里还有公平公正呢?所谓的共有共享共存也就不存在了,人类也走到尽头了。

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当人们设想只有在一个共有共享共存的社会里,人人才能平等享有一切财富,并共同富裕时,殊不知如果真有哪一天,那必定是在公权力强制作用下达成的这一目标,这时可能一切创造力和生产力都已化为乌有了。

在没有私有制度和私人权力的状态下,人类的欲望已经完全泯没了,没有了私心、私欲和私田,人类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也不复存在了,那将是人类的终点。

很简单的道理,这世界一切财富都来源于创造力和生产力,而创造力和生产力就来自于欲望,而欲望产生私心、私欲和私田,没有了欲望,什么都不会产生了,人类也走完了地球存在之路,回归宇宙尘埃,漂泊于宇宙之中,寻找下一个栖息之地,轮回下一个公私之争了。

世界上没有完全的共有共享共存社会,也没有完全的私有私享私存社会,只有共有共享共存和私有私享私存共存的社会。

君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特权,往往制造很多妄言,操控公共权力为他占台,其实他的私心、私欲和私田更加猖狂;大臣为了自己的权利稳定,往往阿谀奉承,制造对立面,增加矛盾,其实他的私心、私欲和私田更加猖獗;父亲为了自己的家庭尊严,往往虚伪做假,制造假象,压制反抗,其实他的私心、私欲和私田更加跋扈。

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人类的私心、私欲和私田,于是人们便将私心、私欲和私田归于社会不公平的原罪,以为人类如果没有这些欲望,那么社会一定会非常进步文明,于是几乎所有人都把约束这些邪恶的欲念寄希望于公共权力主导下的道德规范,于是便随意扩张公权力的施用范围,彰明公权力的有效执行力,来打压、泯灭私心、私欲和私田,于“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便产生了。

其实并非如此,为什么?

因为公共权力本身也是欲望的集合体,是私心、私欲和私田的整合物,公权力只是整合公众的欲望,并加以序列,公示在权力之眼上罢了,而它整合的往往是最高点那个权力之眼的满腹欲望而已,而权力之眼就在金字塔社会的权力之巅,他就是君王。

他以君权天授的名义,教唆民众自己是上天受天命派遣,于凡间管治世人,它是天神在人间的代表,作为人民只可遵从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于是君王整合一切公共权力为自己服务,至于金字塔下的一切社会民众体系是否公平公正,并不是金字塔下任何人可以左右的,而是权力之眼要看向何方来左右的。

由于欲望的共有共享共存和私心、私欲和私田之心并没有被公摊在公众的欲望之下,所以在公权力之下往往更容易产生阶级,产生层次,产生不公平和不平等,而这一切往往又是金字塔下众多民众所忽略的。

权利损害发生在别人身上,人们往往不重视,但是当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叫嚣着必须阻止的往往正是这些人。众人往往以为只有公权力强大了,众人就可以在强大的公权之下安居乐业了,可是本身公权力就来自于众人出让的私权部分,并授权于公权力用于维护众人的福祉、利益和社会秩序,这是否稳妥?

事实上私权力本身要大于公权力,因为人活着处处都要用到私权力,但是往往集约和整合后的公权力会集于某一聚焦之点,形成强大的公权之力去限制私权。

而这个强大的公权力在理性施展时又往往整合和聚汇自己的欲望之魔,继而无序执行和施展公权力,导致公正和公平之力失效。这就导致在众人眼中期盼的公平公正的权力并没有人们期望的那样公正公平,反而在公权力之下更容易出现倾向性的不公和侵害。

这是人人都意想不到的。

在朱熹没有出现之前,私权还是得到了充分尊重,宋朝以及宋朝之前的民众活得反而潇洒自由,他们没有出让太多的私有权力,公共权力并没有太嚣张跋扈。所以唐朝及唐朝之前的社会繁荣是实实在在的。

但是到了元朝,元人首先在公权力之眼上镶嵌了多极的等级之珠,私权力被无限剥夺和瓜分。

之后的明清逐步完善公权剥夺和瓜分私权之手段,其间六百年间,古中国再无繁荣富强之实,所有的繁荣富强都是虚假的表象,并逐步落后于世界民族之林。

私有资本在社会发展中完全败给了公共权力,公共权力的膨胀又加剧了社会矛盾,于是国家在三、六、九的运行区间不断争战和整合,社会进入三十年一小乱,六十年一大乱,三百年一次朝代更迭的来回颠覆之辙中。

为什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一句话,就是公共权力在逐步蚕食和鲸呑私有权力,压缩和剥夺私权的伸展空间,一步步将私权侵占到无以为继的地步,而公共权力则且行且强大了,强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到清朝末世已经两极分化到互不相干的地步。

可是,很多人并不以为然,仍旧认为公权力是消灭一切不公的法眼,并且在朱熹理学的加持下,私权仍在不断出让自己应有的那点权力,而去强化公共权力。

到底是公共权力可以给你平等、自由和民主呢?还是你拥有充分的私有权可以施展你的人权、平等、自由和民生呢?

很多人不明白,也不愿意明白,这是受朱熹理学毒害深远的缘故。本身私权是人类行使生命权、自由权、人格权和财产权等等天赋不可剥夺的权力,这些个人权是公权不可分割的。然而时至今日人们还在不断出让自己的那点少得可怜的权力,并美其名曰以个人的意愿行使的不损害他人或公众利益的权力就叫私权力。

可是你知道吗?这一切问题的产生皆来自“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理学思想。

中国人不知道也不愿意知道为什么公共权力不可以无限扩张,而人欲不可以被泯灭,也不知道为什么权力不可以私有,财富不可以公有的道理,这仍是因为公权力和私权力都是来自于人欲,而欲望是永远也无法泯灭的,既然公权力和私权力集成的权力无法泯灭,那么限制权力私有和财富不能公有,就是人类文明的必须之路。

如果人欲泯灭了,那么这个人类社会也就不存在了,也就没有必要操控权力和财富的归属了。

其实人们应该期盼的是,尽早实现公权力与私权力的公平对等和互惠互信,以达成人类追求平等、自由、民主和法治的社会,实现政和洽穆的国家。

其实无论是共有制体系还是私有制体系,他们都需要劳动者创造价值,并获得他们的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才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主要源泉。

劳动者产生产品除去工资报酬之外的剩余价值,无论是共有制体系还是私有制体系都要支付税负和积累产生资料,来维系资本的正常运行。

如果你坚决认为资本获取剩余价值是剥削工人的劳动力和生产力,那么资本在无法获得剩余价值的情况下,又如何支付税负、积累产生资料去创造价值呢?又如何促进社会发展呢?

正是:

秋风秋月秋满天,愁思愁怀愁华年。

大同城里华严寺,无心听闻钟声远。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653842/51330258.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