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我想宅在初唐 > 第170章 李泰流放

第170章 李泰流放


李世民冷冷地看着李泰,继续道:“今天的朝议,事关太子被刺一案。朕已经查清,幕后主使就是眼前这个逆子!”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众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他们没想到,竟然是李泰在背后策划了这一切。而李世民接下来的宣布,更是让众人震惊不已。

  “按照律法,李泰剥夺爵位和皇子身份,收回所有封地,贬为庶人流放岭南,永不得进入长安。”

  李世民在朝议上宣布了对李泰的处罚决定,随后他转向那些纨绔子弟的父辈们,一一喊出他们的名字:

  “叔宝、敬德、知节……”

  每喊一个名字,他的声音都显得更加沉重。然后,他深深地向他们鞠了一躬。

  那些大臣们还未从李泰是幕后主谋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便见大唐皇帝向他们行礼,他们慌忙避开,不敢受皇帝之礼。

  李世民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他们,沉声道:

  “是朕对不起你们,让你们的孩儿受苦了!

  你们放心,除了应有的奖赏外,朕还会给你们补偿。

  朕知道,按律李泰应该被处死。可他是朕的孩儿,是皇后的心头肉,所以朕只能厚颜无耻地请你们原谅李泰,放他一条生路。”

  话音刚落,长孙皇后也站起身,向那些大臣们行礼,她的声音带着恳求:

  “请诸位放过青雀一马,本宫感激不尽!”

  站在百官首位的李承乾,此刻终于明白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虽然恨不得狂揍李泰一顿,但看到父皇和母后为了李泰的性命如此低声下气,他也只能把怒火压在心底。

  他走出队列,站在李世民身边,一同向那些国公大臣恳求。

  “孤虽然也恨他,但他毕竟是孤的弟弟,流着同样的血脉。所以孤也恳请诸位,放过青雀!”

  李承乾的声音虽然低沉,但却充满了坚定。

  或许很多人会感到奇怪,既然李世民已经对李泰下达了处罚决定,为何还要在朝堂之上恳求那些国公大臣们呢?

  要知道,这些国公大臣们都是跟随李世民一同打天下的功臣,他们性格坚韧,恩怨分明。

  之前,他们的孩子因为李泰的阴谋而遭受重伤,险些丧命,这份仇恨他们自然铭记在心。

  现在,李泰已经失去了能保护他的身份,但李世民深知,这些国公大臣们很可能会在暗地里对李泰出手,以泄心头之恨。

  因此,他不得不做出如此低声下气的恳求,希望他们能够放过李泰一马。

  而且,李世民选择在百官面前进行这样的恳求,也是为了给足这些国公大臣们面子,让他们感受到皇帝的诚意和重视。

  他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这些大臣们心中的怒火得以平息,不再追究李泰的过错。

  可以说,李世民此举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李泰,也是为了维护朝廷的稳定和和谐。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恳求和大度,化解这场由李泰引起的风波,让朝廷重回平静。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

  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各有思量。

  他们知道,皇帝和皇后都如此恳求,他们再抓住此事不放也无济于事。

  而且,他们也明白,皇帝和皇后愿意给予补偿和奖赏,已经是对他们很大的让步了。

  最终,那些大臣们纷纷表示愿意原谅李泰,给他一条生路。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闻言,都松了一口气,心中充满了感激。

  而李承乾也暗暗松了一口气,他知道,他的弟弟李泰,终于逃过了一劫。

  但他对李泰的恨意,一点也没消除。

  李泰此刻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呆滞之中,他全程未发一言,甚至连李世民下令收缴他的金鱼符时也没有任何反应。

  最终还是让禁卫出手,回收了李泰的金鱼符。

  而他依然跪在那里,如同一个失去灵魂的木偶。

  朝议结束后,百官们怀着复杂的心情陆续离开了太极殿。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不同的情绪,有的庆幸,有的愤怒,有的则是漠然。

  以王谕为首的世家官员,更是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嘲讽地看了李泰和李世民一眼,然后得意地转身离去。

  他们心中不住地嘲笑李世民的无能,即使知道有世家参与其中,又能如何呢?

  李世民既抓不到人,也不敢在朝堂上公开提及世家的参与。

  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仿佛大唐依然是他们世家掌控的天下。

  然而,他们却忽略了李世民眼中那抹坚定而深沉的光芒。

  短短不到三日,李泰便被押送至遥远的流放之地岭南。

  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曾经的荣耀与地位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的越王府却得以保留,没有被李世民取消。

  原来,越王府中仍住着越王妃阎婉,她是阎立德之女,也是李泰的王妃。

  她12岁便嫁与李泰,在去年为他产下一子,取名为李欣。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在对待李欣一事上,终究还是心软了。

  他们看着还未满一岁的孙子李欣,那双清澈无邪的眼睛,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怜悯与不舍。

  他们最终决定,不让李欣随着他爹李泰一起流放岭南,而且让阎婉留下照顾他。

  在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考虑中,他们希望李欣能够在一个安稳的环境中成长,至少得让他长到七八岁,再让阎婉带着他与李泰团聚。

  这是对李欣未来的深深关爱与期望,也是他们作为祖父母对孙子的呵护与庇佑。

  尽管李泰已经身陷囹圄,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依然希望他的血脉能够延续下去,希望李欣能够健康成长,不受他爹的影响。

  这是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既包含了对李泰的失望与惩罚,也包含了对李欣的期望与关爱。

  至此,太子遇刺一案终于落下帷幕,大唐也重新回归了宁静与和平。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知道,这个案件的解决不仅仅是对太子遇刺事件的回应,更是对整个大唐国家安定的保障。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607544/1111096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