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家祖左宗棠小说全文阅读 > 第144章:三民主义?地产

第144章:三民主义?地产


能够注意到这件事情的绝非左念微1人,带着快刀斩乱麻的思想的人自然也不止左念微1个。

7月12号,在巡视了东北、内外蒙古之后,左孝威再次回到了京城。

大前门火车站里自然是人满为患,比起其他地方,京师里主要是多了群议员,作为共和的排面,哪有大场合,哪里就有他们,虽然左孝威不喜欢这群人,但改演的戏还是要演的。

1阵鸡飞狗跳的欢迎之后,左孝威上了汽车,不过,这辆车上的乘客除了他和卫队长武光庭之外,还有1个人——由中华党与同盟会合并而来的国**线党务委员宋教仁(直接用party这个词似乎还是太敏感了,换了1个比较委婉的名字)

国**线是左孝威的第3步,稳定军队、以东北开发拉拢实业家,到现在,就是第3步——整顿国**线了。

“钝初,刚才我的建议只是1个框架,再结合修平此前提出的纲领,具体怎么整顿国**线这事你自己看着办,在框架里行动,不必担心。”

“另外,不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限制在城市里,限制在那些有钱人身上,中国现在依旧是个农业国。乡村才是这个国家的根本和基础。”

“国**线要想避免成为士绅集团,避免被地主资本家绑架,就必须真正的以民为本,团结农民、工人、小地主、小作坊主,而要避免陷入传统士绅治国的陷阱中去。”

随着时间的退役,随着思想的开放,以左念微为中心,更多的人开始被左念微的思想感染,甚至有着直接跳过了3—民进入了新—3—民的迹象。

反帝反封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这3大思想已经初步形成。

“但是工人、农民、小地主、小作坊主,这些人没有多少家产,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甚至无法参加联合会议议员选举,哪怕是没有财产要求的国民会议也很难参加。”宋教仁有些不明白。

“钝初,这就是你的书生气了。规矩是人定的,也为人服务,不能其过来,规矩从来都不会1成不变,规矩可以改变,前提是我们紧紧抓住手里的中枢权力。”

左孝威点到即止,宋教仁是聪明人,虽然有时候有些书生气,但是他的领悟力很高,有些话用不着说那么直白,他也能领悟其中的深意。

宋教仁恍然大悟,连连点头,说道:“对,对,规矩可以改。国会议员选举对家产有要求,可是这个要求可以降低。”

“不仅如此,现在女性无权参加选举,以后这个规矩也是要改的,不过目前还谈不上。国**线还是应该将乡村纳入视线,这才是目前第1要务。今后的1到两年时间里,国**线必须像之前的***1样,将基层组织渗透到每1个角落,钝初,这就是你的任务,团结1切可以团结的人。”

左孝威微笑着点了点头。

回到总统府之后,左孝威立即召集了关于最新政策的会议。

中俄战争之后,世界暂时的获得了1口喘息的机会,这段时间是难得的稳定期,尽管左孝威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这段战略稳定期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这场会议持续时间很长,分成许多个小会议,土地改革和修宪被藏在其中。

首先通过的是政府的《东北4省投资指导》,将东南、广东的金融力量和实业力量吸引到北方,也将许多人的注意力系于此处。

紧接着,联合会议通过了《枪支武器管控法案》。

在此之前,由于清朝的控制力下降以及战乱等原因,民间的枪支保有量十分惊人,其中很多还是大威力的军用枪支。

在之前几年的剿匪打黑中,很多地方的土匪巨寇甚至成建制的保有各式枪支,对国防军也造成了1定的威胁,因此在当时出台了《战时军火管制》,现在只是将其正式定为法律而已。

除了禁止拥有枪支、爆炸物,法案还规定刀剑及盔甲等冷兵器也需报备,比较特殊的,如猎枪则更需要报备和定期汇报。

此外,边境的枪支必须经过当地驻军检查并且有特殊许可证才能持有,否则1律按非法持有枪械罪处理。

土地改革法案的目的在于削弱乡绅地主的权利,逼迫还未收影响的乡绅将藏在地下的死钱拿出来投入到其他地方,而枪支管制则是将他们的獠牙拔去,尽可能的避免出现火器冲突。

随后,关于25计划的提案也进入了讨论阶段。

在左孝威的授意下,广东实业家、工商促成会议员韦紫峰提出了新的土地改革方案,相比于战前的更为激进,因此被许多人抵制。

但这把火却没有熄灭,反而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法案。

在这其中,诸如广东实业家们组建的工商促成会、东南实业家们组建的共和会、主张工业优先及军国民教育的奋进学社和大同党等纷纷主张更彻底的土地改革,为工商发展让步,站在对面的则是乡绅阶级的复社和仁社、洋务派的国人党和中西会。

但各个党派对于新的土地改革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最激进的是大同党和奋进学社,主张强行没收,然后赶紧搞超工业化,扩张军备;中右派的共和会与工商促成会主张改良赎买政策和公租制度;反对的人中,国人党和中西会自然是想保持原有的赎买政策,慢慢搞改良,复社和仁社自然是坚决反对改革,甚至对于战前的政策也相当不满。

因此,土地改革的问题很快就偏离了原题,变成了少数党派之间的乱战,西苑的国会议场内,开会开着开着就打起来了,国人会那群老头子和儒生哪里打得过奋进学社的这群满脑子殖民思想和沙文主义的年轻人。

国**线此时并没有出手,1面是最近在内部清理,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另1方面,这本来就是国**线抛出来的饵,他们的提案是啥左孝威等人并不关心,只是想等这群人吵累了,自己再出手推行改革。

因此,这件事的发起者韦紫峰也降低了自己在国会的存在感,消失在了人群中,开始在这49城里找商机。

至于要说商机哪里有?

那自然是热闹的北京南城了。

南城也就是所谓的外城,满清的时候,北边的内城不许汉民居住,因此这南边的外城就成了汉民聚居之处。

相比北边的内城,南边的外城更热闹,商贸也更发达,琉璃场、天桥、梁家园、金鱼池、8大胡同,这49城里热闹的地方都集中在南城,至于皇家祭祀用的天坛、先农坛也在南城。

过去,这南城的居民身份虽然低贱,但是,这平时的吃喝玩乐却比北城的旗人们方便多了。

也正因为南城远比北城热闹得多,早在满清时候就有不少旗人在南城置了别业,或者金屋藏娇,或者干脆就住在南城,方便平时的游乐。

现在满清已经覆灭了,这旗汉之分也就正式消亡了,如今这年头,看1个人地位高低,不再看什么黄带子、红带子了,那得看这腰包里的钱,谁的钱多,谁的社会地位就高,甭管你是旗丁、汉民,只要这腰包里的钱够,那你就是这49城里的爷。

“共和就是好啊,人人平等,嘿嘿.....”韦紫峰穿着汉正装走在街上,身后跟着1个西装革履的青年,带着几个穿着布衫的仆人,“亨带,听说这南城有不少的富商都在北城买了园子,住到里面去了,你说这庄买卖到底亏不亏?”

“装门面,哪有亏不亏的呢?”西装青年摇了摇头。

共和之后,商人是颇有些咸鱼翻身的感觉,这商人自古就是财富的积累者,但在古时的地位可是向当地,“士农工商”,商人地位甚至还没有农夫高,但是现在,只要你有钱,那么你就是缙绅,就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现在这个年头,这有钱就是有权。

而有了钱有了权,就必须装点“门面”,而装点“门面”最好最迅速的方式就是换1栋能抬高主人身价的房子、园子,如此1来,这北京的南北城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现在的有钱人都想着法子往北城里头搬,以此抬高身价,毕竟那北城过去都是王公们住的地方,住在北城,那脸上也有光,就算买不下什么大园子,买座4合院也是好的。

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京师里的地产交易非常活跃,最初是政府没收旗资,王府、园林什么的,除了几座出名的改成了政府用地或者公园,剩下的都进行了拍卖,不过多数也是落进了东南的元老们手中。

但北城的屋子多着呢,政府不可能都没收,那些破破烂烂的4合院也是很抢手的,1些地段好1点的落入了东南的元老手中,剩下的则开始被哄抢,房价1天1变,买到手的商人纷纷大兴土木,将这些屋子翻新。

如此热火的地产市场、建筑市场自然早已名传外域,各地的投机商自然如同嗅到腥气的猫,从4面8方赶了过来。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452064/1111098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