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穿越之养家糊口的方法论最新文章 > 第1161章 先去占个坑

第1161章 先去占个坑


皇帝的诏令,很快下达到了各府各县,他也不管人家有钱没钱,反正他不出钱。

但是碍于诏令上说,若灾区有了实疫,那当地官员就直接革职。所以各府的知府们,纷纷奔向了布政使司。

这事儿吧,大伙儿都知道,找巡抚没啥用,要找还得找有钱的主。

一时间,布政使曹大人,日日被堵在衙门里头,不得安宁。

不过此时的宁海县,却早两日,已经从曹大人那里,拿到了救灾款了。

原本呢,像县令这样的角色,是绝对不能直接跨过知府,找布政使去的。

但问题是,人家手里拿的,是太子的手谕。

别说找布政使了,要不是户部太远了,关慕青直接去找户部那都是没任何问题的。

手握太子手谕的关慕青,倒也不贪心,主要是他也知道此次他们这一片受灾比宁海严重的地区实在不少。

除开该给付仁济堂的万两白银之外,赈灾款,他只要了两万两。

这就不算黑心的了!

毕竟太子手谕上写的是让布政使司给粮,给银,再给人。

而且关慕青也承诺了,赈灾粮他们宁海自行解决,把该给他们的粮食留给最困难的地区。

所以这回关慕青的化缘之旅,尤为顺利,曹大人二话不说就直接给了银票,客客气气的送了这位县令大人出了布政使司衙门。

拿到了银票,关慕青也已经想好了,县城坍塌的房屋,若百姓无力建造,那就由衙门来造。

百姓可以自行选择,是把地卖给县衙,还是把地抵押给县衙。

若是卖给县衙,到时候房子造好了,他们可以租住,每月付租金即可。

若是抵押给县衙,那到时候房子造好之后,每月便还一定金额的银两,还满之后,再去县衙领了地契房契即可。

这法子,还是春丫跟他聊天的时候,偶然说起的。

虽然办法不算十全十美,但是也能基本解决因房屋倒塌之后,无力修建,而导致无处可去的百姓的困境。

两万两白银,多也不算多,但是把县城破损的房屋再修一遍,倒也是足够了,说不定还有剩余。

至于之前拿出去的砂石之类的,反正也还能用,虽然略有损耗,但是损耗也不算太大。石灰虽然没了,但是这东西也不贵,加起来也就总共花费了几千两。

而且关慕青手中,还有一笔邵家的货款没动,所以造路修桥的钱,也不用太过担心。

这么一搞,这宁海要建设的地方,那可真是越发的多了。

县城要造房子,工部开始准备修路,码头还在建造,宁海就在短短的几日时间里,突然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隔壁县还在知府衙门门口讨饭的县令,简直要羡慕疯了。

路过的宁海的时候,很多旁县的人都要在心里打上一串问号,怎么回事?!这破落县,怎么就突然翻身成了十里八乡的隐形富豪了?

当然,除了有钱到处搞建设,让隔壁县县令羡慕疯了之外,路上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拉货的马车牛车,更是让人觉得这宁海县,真的,不一样了。

能这么快吸引来搞海贸的商人,别说隔壁县县令没想到了,连带关慕青和徐达都没想到。

这宁海港才开阜,货少船少,本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可是被太子接见过的那些商人,回到扬州就到处宣扬,说自己见到了太子,太子是如何如何的器宇轩昂,不落凡尘。

这话,好巧不巧,被卢通判听到了,于是他又带出了话头,说是大伙儿有做海贸的,还不赶紧去宁海瞧瞧去?!这会儿去干票大的,说不定也能见到太子殿下呢!!

真正做海贸的人,那是有常走的港口的,也不可能今天想去哪儿干,就能立刻去哪儿干的。

不过嘛.....海商有钱啊,脑子也活的很,最近这宁海县听着就风头很盛,这不连太子都去了!

他们倒没想着真能见到太子,但是在一波又一波的洗脑攻势之下,倒是有不少人家,选择先去宁海占个坑。

反正货,家里多的是,去宁海租个铺面,一月的租金,也不过是一顿饭钱,那就先开着呗,也没啥损失。

于是乎,县衙手里的空余的铺子,突然就成了香饽饽,除了春丫再三强调给留着的两个好位置,别的都给租了个精光。

有没租到的,自然要找关慕青说事儿,各个都说是扬州卢通判的老朋友。

关慕青倒也给足面子,承诺商户们,会再修一条商业街,准保大伙儿,各个有铺面。

有豪气的,在连要修的街都还没见到的情况下,就甩出了百两银子的定金,说是要租一个最好的位置。

古代期房,就这么在宁海诞生了。

这话又说回春丫这里,这人为啥要空留俩铺面呢?

其中一间,她是给双梅留的。

原是司徒若梅已经下了决心,要和梅姨娘合开一个绣坊。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决心,倒也不是司徒若梅自己下的。

而是司徒夫人下的。

风灾前一日,司徒若梅就写了信回扬州,想询问一下司徒夫人,对于开绣坊这事儿,有什么意见。

这回信,一等等了好几日,前日才收到司徒夫人的回信。

回信很简单,寥寥几个字。

写的是:

绣坊绣娘皆已找好,待等你回来开张。

.........

连向来雷厉风行的张大夫,看到司徒夫人的回信,都不得不说一句,好,家,伙。

春丫更是佩服,说不愧是扬州第一扛把子的夫人,做事够干脆,她很是欣赏。

所以司徒若梅在收到信的次日就直接带了梅姨娘,回扬州去了。

晚归的王寻,甚至只得到了一张,来自自家夫人的小纸条。

梅姨娘那养鸭场,便交给了坤伯和小老大。

就瞎搞嘛,有钱,不怕蚀本。

建安侯原本是不太想让梅姨娘去的,可梅姨娘仅仅用了一晚功夫,便说服了建安侯。

没人知道,梅姨娘是怎么说服建安侯的。

只有给梅姨娘守门的小丫头,看到了一夜未熄的灯火,和次日起床扶着老腰,嘟囔着遭不住啊,你赶紧去吧,去玩一两个月再回来吧的侯爷,才隐约猜到了一点谈话内容。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027092/1103371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