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三国之法外狂徒 > 第23章 诸葛均版舌战众人

第23章 诸葛均版舌战众人


“好啦,今日乃卧龙凤雏先生的接风宴,欢迎二位先生的到来,诸公请满饮此斛!”

  曹操举杯对众人说道。

  “欢迎二位先生。”在场诸位不敢不给曹操面子,只能顺着曹操的话恭敬道。

  “曹公帐下能文善武之人如此之多,令在下佩服!有诸公在,曹公何愁大业不成?我等二人不才,敬曹公!”

  诸葛均二人单独先向曹操敬酒。

  “哈哈,今日倍感欣喜,统同贤弟自荆州以来路途遥远,辗转腾挪,终得幸面见曹公与诸公,实属不易啊。”

  “其实先前不识贤弟,统对曹公也颇有偏见,如今得见才知井底之蛙竟是统自己,该当自罚一杯。”

  庞统跟吃了  一样,相当兴奋,只见其接着说道:

  “方才贤弟说的对,今后我等皆为司空之臣,理当殚精竭虑,同仇敌忾。诸位可莫要因为年岁尚轻而看轻了卧龙先生,孙策在其手上吃了三次亏,一次次一次精彩,那个场面可惜诸公不得见啊。”

  “哼,江东小儿算得了什么,如战场相见,本将军当在十回合内取其性命!”

  只见说话之人左眼有明显伤疤,想必此人便是夏侯惇了。

  “元让将军此言差矣,在下虽不善武力,但面对任何对手都应当保持谦逊敬畏之心,难道将军这么快就忘却了徐州之痛了?”

  夏侯惇一听此言,顿时炸毛。这可是他的痛处,曹性那厮至今不见踪影!

  “孙策誉有江东小霸王之称号,在下与之交战得知其并非虚名,将军安言必胜?在下仅以中立角度判断,将军高亮,如有得罪,还望海涵。”

  夏侯惇想了想便心虚了,自己刚才多少也有点吹牛皮,见诸葛均如此谦逊也不好再说什么。

  “吾听闻孙策与周瑜幼时便识,二人如同兄弟,卧龙先生多次用计分化二人只为得到周瑜,手段虽妙,但如此是否过于奸诈歹毒?”

  程昱马上在此事上做文章。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仲德先生,岂不知兵不厌诈乎?战场厮杀如此,人与人之间交往亦是如此。此事吾不但无罪,公瑾还应感谢于吾。”

  “哦?愿闻其详。”

  “孙策虽勇猛过人,但脾气暴躁,杀伐成性,倘若其兄弟二人感情至深如刘关张三兄弟一般,晚辈想必也无从得手。谁曾想其先惹吾兄,吾劝之,而后一嫉吾能,二嫉乔女,三嫉公瑾,有此三嫉,公瑾焉能从他?”

  “吾不否认孙伯符乃当世之英雄,江东迟早被其吞并,但其心胸过于狭隘,不久的将来,其定当再败吾手。”

  诸葛均说完此话看了看曹操,曹操若有所思,分析着这话中之意。

  “先生看人看事精妙无比,昱佩服。”

  程昱拱手,其打心底佩服诸葛均。

  大家以为这事算完了吗?开心喝酒了吗?怎么可能?

  “在下听闻阁下视天下诸侯如草芥,最近马腾韩遂等人恃强居于关中,经司马举荐(荀彧),司空即日便派遣在下前往长安镇守。敢问阁下可有良策拒敌否?”

  “马腾韩遂等人皆有勇无谋之徒,恃强凌弱之辈,先生去往长安可书信告知其厉害,假称司空为无左顾之忧,欲先平雍凉对袁绍以包夹之势,再徐徐图之。马韩二人必闻风丧胆,其后先生便可提出要求而高枕无忧矣。西凉外族林立,相互之间勾心斗角,雍凉虽姓马,但韩遂并不情愿,吾说得够清楚了吗?”

  “阁下高见,元常拜谢。”钟繇的回合也完了,此时诸葛均应大喊一声还有谁。

  对面武将们听得一愣一愣,毕竟诸葛均定义为文人,我们怎么刁难他?除非他撞到我们枪口上,不然大喊和他单挑?这不符司空的安排。但武将之中不要忘了有那么一人。

  “卧龙先生才思聪敏,末将佩服。但不知先生是否善武,带兵能力如何?”

  发言之人正是张辽张文远是也。

  “敢问文远将军,何为将帅之道?”

  “统兵,陷阵,征讨,封疆耳。”

  听闻在场诸将以及曹操均点头示意认同。

  “非也,古之统兵者均以为自乃将帅之才,岂不知将帅乃道也,非勇悍之武夫所能知晓。”

  说完这话武将这边炸锅了,黄口小儿,安敢狂言?!只听诸葛均接着说道:

  “平庸之将所重者,乃兵力多寡,勇猛如何,此类武将如吕布、袁绍者比比皆是,不足挂齿。高明之统帅不仅要知已知彼,善用兵将,还要知天时,明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熟读兵法,统帅万军,游戏自如,此等大将如孙武、吴起、管仲、乐毅,今之曹公也。

  如此仍未明将帅之道也。何谓将帅之道?说来话长,均仅举一例,比如用兵,“兵”字即大有学问。兵者有可见之兵,荷戟执戈,肉躯之身乃可见之兵。不可见之兵者,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之灵气,如此万物万象,均可以为兵”

  “不知诸公可知七十二候图?它出自周公,将节气周天三百六十日分类别之,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成时,将一年之中的节气更替,万物衰荣一一道明,何时虹藏不见,何时雷匿收声,何时土润入暑,何时雾霾蒸腾。

  如此只需谙熟于胸,融汇于心,运用得当,便可胜于百万雄兵。为将帅者,不懂天文,不明地理,不晓阴阳,不懂奇门遁甲及阵图兵势乃庸才也。”

  诸葛均长篇大论兵者,诸将皆惊,曹操眼冒精光,此子到底是人是鬼?焉能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

  “听先生一席话,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也让在下深知自我不足,请受末将一拜!”

  张辽顺势便跪拜下来。

  “文远将军快快请起,吾不晓骑马射箭毫无武力,杀敌攻城还要仰仗将军之威啊”

  “如若先生不弃,在下愿跟在先生身边效犬马之劳。”

  好吧,又收一迷弟。不过曹操就郁闷了,你这个小子到底来投奔我的还是挖墙角的?第一次见面就挖走一个,待个一年半载我麾下还有可用吗?没办法,也只能先借坡下驴。张辽毕竟是降将,曹操一直也重用曹氏和夏侯氏自己人。

  “咳咳,文远将军求学若渴,正好先生身边无护卫,文远以后便先跟在先生左右吧。”

  “谢司空!”张辽直接向诸葛均跪拜行拜师礼

  有了张辽的前车之鉴,众武将是基本哑火了,基本已心悦诚服。唯独许褚还是老样子,他听不懂啊,噼里啪啦讲一大堆,都是啥玩意?

  “卧龙先生了不起啊,不过战争并非儿戏,也并非纸上谈兵,先生需要慢慢自我证明啊。如今袁绍于河北蠢蠢欲动,大有进发许都之迹象,我军久经征战疲劳不堪,敢问如何退敌?”

  大佬荀彧终于发话了,好戏开场了。

  “想必诸公对袁绍肯定是最感兴趣的吧?也罢,今日在此那在下便简单分析一番,诸公莫慌,谈不得高谈阔论,望荀令君指正。”

  众人嘴角皆抽,好一个臭不要脸的,还没开始讲就一副指点江山之态,曹操最为严肃,袁绍乃当前大敌,不得不重视之,先生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

  “首先奉孝先生曾这样评价过袁本初: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

  在下不才,观袁本初有十败,曹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

  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

  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这是第一点,将军主帅之对比,诸公可有不同言论?”

  左方武将光听诸葛均噼里啪啦说一大堆就很有信心,此战必胜,一个个心底想着如何建功。

  而文士们都赞同点头的同时也感叹诸葛均的不凡,荆襄人士如此年轻便有此见识。唯独郭嘉有点纳闷,怎么感觉这小子把自己想说的都说了一般,难道他会读心术?

  “好好好,卧龙先生此言令操信心倍增啊,那么敢问其二是?”

  分析的很好,马屁也不错,曹操很开心。

  “咬文嚼字太过麻烦,在下便无礼了。其二,袁本据青幽并冀四州,一统河北,带甲数十万。其麾下武将颜良、文丑、张合、高览均乃当世名将,明公可曾记得伐董卓战华雄之时他所说之话吗,此言非虚。若非孙文台英勇,恐怕联盟便出师不利。”

  曹操闻言点头示意。

  “其账下谋士更是数不胜数,但他们每个人都有性格上的缺点。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郭图谄而不容,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简而言之,谋臣们相互斗争,谁的意见最好听最符袁绍心意,他就听谁的,他无法容忍自己手下的人比他聪明比他明智比他准确。”

  “诸公静听,其三乃内忧外患,袁本初有三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还有一外甥高干。他宠爱三子袁尚,冷漠长子袁谭,理由诸公可能不信,袁尚是其子嗣中最好看的。别笑,袁本初也算一表人才,可以理解他的想法,但是自古立长不立贤,更何况袁谭屡立战功,三人中最为勇猛,而袁尚懦弱,长得好看就能一统天下,在下恐怕当世最有权威。”

  本来大家都很认真聆听诸葛均的高论,听到他夸自己天下最帅时不由得都肌肉僵硬,嘴角抽搐。曹操最不爽,你这是啥意思拐着弯贬低老夫长得丑?

  “袁本初生时可能还不会出什么乱子,一旦他死了,袁氏必乱,届时收拾几个不孝子弟岂不是不费吹灰之力?”

  “再者,袁绍虽安抚了南匈奴和乌桓,但非我汉族,其心必异。曹公还记得蔡公之女蔡琰否?其目前为匈奴左贤王之妾,恐怕已生儿育女。至于为何,曹公思考一番便知。”

  听到这个消息曹操大惊,曾经在洛阳,蔡邕与自己亦师亦友,对蔡昭姬也是一直有想法,可惜对方先嫁给卫仲道,没一年卫仲道就死了,古代女性地位低下,对于克夫非常迷信,因此曹操也就没有太多念想。

  但如今听闻他曾朝思暮想之人竟沦落到这个下场,再想方才诸葛均所说,难道此时也有袁绍出谋划策?!心中怒火不禁喷发而出。

  “袁本初安敢如此!匈奴该死!文若,立刻派人谴使匈奴,就算花重金也要把蔡琰给我带回来!”

  “诺,司空宴会以后我便立即安排。”随后对着刘晔看了一眼,刘晔心领神会,又可立功,美滋滋。

  “北有公孙康尚未平定,西有马腾浑水摸鱼,周边外族虎视眈眈,随意出点事,袁绍必定自乱。既然曹公此时去匈奴赎人,正好可略施小计,至于如何实施,诸公皆乃明白人,就不用在下教了吧?”

  方才嘴巴才抽筋完,现在轮到眼睛抽筋了,要是可以的话文士们恐怕全体起立围殴诸葛均了,你还教我们做事?你怎么不上天?有才了不起啊?

  曹操平复了心情,内心慢慢的膨胀,对诸葛均很满意。再次举杯:

  “借卧龙先生吉言,诸公再敬先生一杯。”


  (https://www.baishulou8.net/xs/2555381/11111109.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