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出不去 回不来 > 出不去 回不来(0200)

出不去 回不来(0200)


  “老汉,你错了,现在的人,有了钱,不是你们那年代,捂在合包头,捂得紧紧的,生怕漏了一分钱。现在他们讲究的是到处耍到处看。我看椿满的想法很好,我支持。”山火的儿子兴安一直在成都打工,懂得比山火多。

                  “我说嘛,火队长该退休了,让儿子接班。”山椿调侃道。

                  “就是,小伙子,回来,让你当这队长。”古袢儿一口接了话。

                  “小伙子?古镇长,我比你大吧。不过,也是小伙子哈,没错。”山火儿子笑着说。

                  “哈,你大,你有多大?你随便怎么大,也没古镇长大。”不知是那个在一旁嗡声嗡气的批评着。

                  “哈哈哈。”他这双观语的话,引得一阵大笑,古袢儿这农村工作做久了,也能明白这些促侠鬼说的话,闹了个大红脸。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以后章家湾的种养合作社建好了,章家湾的园林花草种好了后,肯定是会有人来看的,是吧。”山椿连忙茬开话题。

                  “这种养合作社做的正规,是种养殖业的一个标杆,加上这花草园林,以后这章家湾就是一个花园式的农业生产基地。不仅花草有观赏性,这标准化的养殖场也具有观赏性。可以打造成乡村旅游地。”古袢儿这思路也明确。

                  “好吧,谢谢古镇长的支持。那么在如此情况下,我们就得想想了,我们怎样才吸引得了人,怎样才能留得住人,只有把人吸引来了,把人留住了,我们的乡村旅游才可能有效益,是吧。”山椿进一步的说道。

                  “就是,把人吸引过来,再留住,我们就可办农家乐,办民宿,增加收益。”兴安又说道。

                  “对头,这想法不错。可我觉得这些都还停留在经济层面,如果只是在经济层面打转转,我们的事业走不远,也做不大。还得加上文化这个灵魂。我是这样想的,把我们这章家湾以前会弹会唱,会说会跳的人组织起来,做我们章家湾的一台特色节目,这特色就是家、祖宗、香火、根脉。推出后,不仅能厚重我们章家湾章家祠堂的根脉文化,还可做成精典晚会,吸引更多的人来章农湾观光旅游。”山椿托出了自己的计划。

                  “对头,就这么干。”山兵一直没说话,听到这里才明白了那前次山椿问自己是不是只会唱歌的意思了。

                  “这样做,既能吸引人,留住人,增加收益,还有益国家,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多好?”梅红也明白了山椿的用意。

                  “做节目到是可以,但那来的人才?”二爷心里早已赞成,却担心着人的事儿。

                  “是的,做节目,人才很重要。但,我们是乡村文化,也不一定要多专业,只要感情真炽,故事动人,文化深厚,就不怕没人喜欢。再说在过去的年代,我们这儿上了点岁数的人哪一个没有上台展示过自己,这唱歌、相声、小品、评书、杂耍、川戏、三句半……这些,谁不会点儿?还有,我们这里还有两个文工团回来的,是吧。他们可能当老师。”山椿说着指了指山兵和李洪芳。

                  “当然,一般还能对付,再不济,我还有老师。那天山椿问了我和山兵后,我跑去打听了一下,原来的文工团早散了,过去的老师们,现在生活也困难。要是有需要,把他们请来,一边助阵,一边把我们章家湾的后人教出来,不是很好的办法吗?”李洪芳这文艺逛热份子跳了起来。

                  “行吗?”山椿见大家听了,沉默着,就高声问道。

                  “成啊,干。章家湾也干点听得见响的事儿。我这些年打蒸笼,走南闯北,也学了些人家的好戏腔,到时我也来凑凑热闹,章家湾的事,大家都得雄起。”江满高声地说。

                  “看来我那铜锣儿,皮鼓儿又要有用处了。”乐满也笑着说。

                  “呵呵,到时我那一口左腔左调的高腔还唱得出来不哦。”国满也摇头晃脑地唱了一句,确实是久不练习,生疏了。

                  “我呢,就会讲个评书,最熟悉的是三国。”山毛笑笑,慢慢腾腾的说。

                  “嗨,我原来演孙猴儿爬竹竿是拿手好戏,老了,爬不动了。”山火摇头。

                  “呵呵,带徒弟啊。”有人起哄。

                  “谁来学?”山火听得,急忙站起来看,没找到说话的人。

                  “我看章家湾的老一辈都很热情,年轻人呢。”山椿问。

                  “我想回来,不在外灯晃了,就是回来了,覃农得给我解决个工作哈。”章文江的孙子站了起来。

                  “没问题。”覃农笑笑。

                  “章家湾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人,我和几个老辈子前次也议了,如何才能留住人,如何才能让外出的人回来。今天说的这事儿和章家湾种养合作社的初衷都是为留住人,所以回来的,欢迎。就是,收入暂时达不到你们在外面的标准哈。”山椿说。

                  “莫说收入哦,有工作就行。在外,也有在外的难处。在外还有对老人和孩子的亏欠。”江满的孙子说道。

                  “最主要的是对老婆的亏欠吧?”兴安不地道的问了一句。

                  “对头,这帐,要看怎么算。回来也是可以的。”二爷说了一句,看了看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那就愉快的决定了?”山椿问大家。

                  “决定了,干。”大家一齐吼。

                  “好,接下来,我会叫公司策划部做一个策划方案,做好后,大家同意了,就开干。”山椿说。

                  “对于经典节目的事,我觉得要改变那种以热闹为主的表达方式,我们做传承,做精典,要清幽,要深沉。就拿川戏来说,不一定要表演,有唱腔就行。这样难度就会降低不少,是吧。”梅红这建议到是不错。

                  “正合我心意,就静静的听,也可医治这个时代的浮躁。不过,戏目,一定要选得好,要把握好家文化,敬祖先,根脉传承,香火永盛。有了这主线,就有观众。”山椿补充道。

                  “好,我代表镇政府表态,极积协调各方资源,支持章家湾这文化传承,努力打造成一个特色、经典、传承的文化精品活动。”古袢儿听得有些神往,觉得应尽力支持。

                  “好的,接下来,这工作交给山兵和洪芳嫂子负责了。”山椿又说。

                  “好,我们把生意交给儿子去弄,我们全力做好这事儿。”没等山兵表态,李洪芳就愉快的接受了。

                  “人家山兵哥还没表态呢。”梅红拉拉李洪芳。

                  “我表态算数。”李洪芳没理会山兵。

                  “兵满,到底算不算数哦?”有几个年轻人吼。

                  “在家听婆娘听,出门莫听屁打卦。这是在章家湾,是家里,当然得听婆娘的话哈。”山兵笑笑。

                  “二爷,这竹制品的事儿,你得多操心哦。”山椿又提起章家湾刚做起来的农家竹编竹器。

                  “这也没啥可操心的,就是指点一下生手,再就是收货的时候把下关。”二爷说。

                  “也是,这竹编竹器,于这乡下稍为年岁大点的人都不是问题。现在就是二爷说的指点生手,培养接班人。是吧。”山椿看着国满向个老人。

                  “这个没问题,我们几个下不了重力,砍不动竹子,手艺还是没问题的。”国满竹制品做得是远近闻名的一个人,老了还能用这手艺挣钱,心里高兴。

                  “我说这个要啥指点哦,挽个篾条子,做个篼篼、筐筐,看一眼就会。”乐满不屑地说。

                  “乐满,你这话我爱听。那这样吧,我去黄莲那边看了一下市场销售,听了一下意见反馈。这竹器竹编吧,现在买来用的不多,用来看的多了。也就是说使用价值少了,观赏价值大了。要求呢,就小、精、美、多了。你说咋办?”山椿一听乐满这口气,就问。

                  “啥?这箩箩筐筐篼篼,不是拿来用的,拿来看?”乐满愣住了。

                  “不会吧?”国满也不信。

                  “当然。这说明我们的竹制品从原来的生产功用为主,进化到了美学意义上的艺术品为主了。更有价值了,是应该高兴的事儿吧。”兴安说道。

                  “对头,兴安说得没错。我们章家湾的竹制品现在主要就是要从竹制艺术品方向去考虑,去发展。”山椿赞了兴安一句。

                  “那,我们这要咋整?”山火问。

                  “不就是竹棒棒吗,就成艺术品了?”乐满一脸的疑问。

                  “对头,箩箩还是那箩箩,筐筐还是那筐筐,篼篼还是那篼篼,我们这双手一直以来就是做艺术品的手。只不过,我们以前偏重于这些艺术品的使用价值,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这双手做出的竹艺术品得偏重于观赏价值。”山椿拉起二爷的手,举了举。

                  “还是这么编这么做?不会吧。”山毛听了,明白不过来。

                  “当然,还是一样的编,一样的做,只是我们要把握住四个字,小、精、美、多。想想吧,要观赏价值高,要有人买了去佩戴、随身携带,展示,是不是就得小、精、美,而要我们的产品能更适应人们的喜好和需要,就得品种繁多。对吧。”山椿说。

                  “对头,这事儿就这么办。把东西做得更小巧,磨得更精致,外观更漂亮,没问题。样式多也好办,把小时候,我们做来当玩具的那些玩艺儿也做成产品可以吗?”二爷理解了山椿的说法。

                  “小孩儿的玩具,得做。女人们的发卡、手提包……这些也得做。还有黄莲那边要搞闹元宵,十六个村,有九龙七凤,我们能不能做竹编的龙凤?能办成吧。”山椿看着大家问。

                  “能啊,有啥不能的?就是不晓得你这小、精、美、多有不有市场。”山火大声地说。

                  “呵呵,怀疑?看来你是没见识过外面的世界。这样。山兵哥,后天,腊月二十三,你们组织一下,请些人去嫂子娘家考察一下,看看人家的思想、观念、文化。感受一下人家的文化氛围。”山椿对山兵说。

                  “啊?”山兵没听明白。

                  “啊?啊啥子啊。山椿老弟是叫你带些人去看看黄莲,看看我们山椿书记老弟在那边做的那些事儿,看看那边的文化氛围。愿意去的报名哈,去吃奶奶灶房的饭充饥,喝爷爷茶室的茶养神。账,记我们山椿书记头上。”李洪芳脑子反应快。

                  “凭什么?去你娘家,吃饭喝茶还记我家账上?”梅红瞪眼看着李洪芳。

                  “是山椿书记把那边搞那么好才有了这考察,不吃他吃谁?”李洪芳咯咯地笑着。

                  “账我去结,但别乱说,我那有那本事搞那么大的事儿?”山椿正色道。

                  “别记你头上,去吃我妹妹,你姨妹儿。”梅红心里打着主意,要去宰邱水。

                  “行,我们章家湾考察团去了,她邱水大镇长也该接待,是吧。”李洪芳说。

                  “唉,随你们吧。”山椿觉得这吃饭,也不是什么大事,由她们去吧。

                  “我也去。”古袢儿也想去黄莲看看。

                  “哦,好呀,有古镇长带队去了,政府接待,更是名正言顺哈。”梅红这人精也是脑子转得快,一下子就成了古镇长带队考察了。

                  “行,我联系邱水。”古袢儿点点头。

                  从章家湾回来,山椿思考了很久,觉得这话剧,章家湾人演不了,没那水平,到时搞得不伦不类,反而不好。就决定写成演义形式的故事,让山毛哥把评书板子一敲,开讲啦。

                  打开电脑,开始了《家文化  根脉情——章家湾演义》的撰写。

                  第一章  寻根问祖  章家湾源起

                  书云:聚同姓之亲,而为一本者,谓之宗族,吾族章氏是也。我族入川之始,俨若万派朝宗,悉以普慈为乐土,而争先恐后歌于斯,聚族居斯者三百于年矣。其间努力同心,共相维系,世世相承,生生不息。吾愿中国之为章氏者,盍归乎来。

                  始祖入川,栖居普慈,其一支脉,入籍白虎山,而成就如今之章家湾……

                  第二章  敬宗睦族  章家湾礼仪

                  书云:帝王有根,先烈腾辉史丹;将相有种,贤祠思步后尘。既洞悉乎渊源,隔膜之见以化,视彼此如手足,团结之力自坚。尊卑有礼,长幼有序。若网之在纲,若衣之掣领,数典不至忘祖,承先并以启后,举族雍睦,为全国倡。亲亲故尊祖,尊祖固敬宗,敬宗而睦族。古人所谓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诚斋斯言……

                  第三章  耕读传家  章家湾兴盛

                  谱云:储蓄以开其源,培养以植其基,教育以宏其才,贷款以成其志,职业以厚其生,耕读以培其本,痛痒相关,休戚与共,有无相通,则吾族之兴,正未有艾。如是,吾族将英才辈出,蔚为国华,子孙千億,克光前烈。崇祖宗之庙祀於千秋,启子孙之簪缨于百代,攸也久也,庶哉富哉。顧不徒为吾族之荣,而实则为祖国之光也……

                  第四章  立规以诫  章家湾家规

                  一、父母当孝也。夫妇宜和也。生我育我,三年怀抱,身体成立。父母衰老,龙钟成立。容敝形槁,瓦霜风烛,性命谁保。倐尔年至於斯,人子不及时尽孝,更待何时?

                  二、弟兄宜友也。父母有形,兄弟分之。父母有气,兄弟聯之。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诚亲之也。

                  三、诗首关睢,易始乾坤。礼尚亲迎,子孙之似续,祖宗所深期也。故乾纲坤柔,二气调而雨泽降。夫倡夫妇随,三纲振而门庭昌。可知修身齐家,必先合于夫妇。

                  四、子孙宜教也。无论贤愚,先送读书。读不成,务农或工或商,俱可。勿任由浪遊耗时,致等朽木。能读者必期上进,方能光大门户。

                  五、婚姻宜慎也。婚姻为夫妇之始。不慎于始,后悔何及?夫妇和而家道成。

                  六、子孙宜读也。古云,丹桂有根,独长诗书门弟。又曰,族门欲昌大,但教子孙读书。可见除耕以外,算读是起家之本。族中子弟,无论家境贫富,幼小时俱宜送入学堂,其要点在于族争光,方好在世界立足。

                  ……

                  第五章  农耕衰退  跳出农门的向往

                  话说:户口二元制管理之下,章家湾人和国人一样,被禁锢在这乡下,这农村,只能以农业为生。而随城乡差别越来越大,章家湾人也把这跳农门,去城市成为了人人的向往,成为了每一个人教育子弟的话题……

                  三天时间,山椿一气呵成,写成了前五章,在这五章里,山椿再一次体味了跳舞农门的辛酸;看到了山君姐的出去和回来,荣光和逝去;叹息自己的渴望与追求,挣扎与无奈;还有,……

                  在梦里,山椿还看到了自己始终在高高的河堤之下看着那长长的红红的大鲤鱼逆水而上,跃起落下,落下跃起。跳上了龙门的,自由欢快,落入河堤之下的,又畜势而发,高高跃起。如此往复,……

                  山椿流泪了,痛苦莫名,多次再梦里抽泣着把梅红惊醒。

                  “老公,怎么了,这几天老做恶梦?”梅红把山椿轻轻摇醒,轻柔柔地在山椿耳边吹着香气。

                  “不是恶梦,只是梦回当年。”山椿怔怔的,眼角有泪,口角发苦。

                  “唉,当年,谁不忆当年?可谁又如我小弟这么忆当年?”梅红叹息中巧笑着。

                  “铬印太深,抹不去吧。尤如当年在黄莲那低烧糊涂的三天吧。”山椿想起那年受制于农村户口,没调去税务局的低沉梦魇。

                  “不会落下后遗症了吧。”梅红依旧笑着摸底了摸山椿的额头,那年的事她也是听刘雪梅说过。

                  “也许吧,受不得这事的刺激了。”山椿下床喝了水,穿衣坐回了电脑边。

                  “这农门旱就破了,还有刺激?”梅红这几天以为山椿在做什么规划,看山椿时而沉思时而击键,也没去注意。

                  “写书,不回想不行啊。”山椿把打印出来的五章,递给梅工。又开始写作,又开始梦回当年。

                  第六章  大潮兴起  农门禁锢的消逝

                  第七章  根的念想  融入不了的城市

                  第八章  家在何处  回来不了的乡村

                  第九章  根的执念  叶落入土的阻碍

                  第十章  血脉传承  快乐老家的文化

                  山椿写下了后五章的写作章回提纲,他要把生活中关乎这家、根、血脉的每一个生命,章山君、魏长荣、马清君、王廷梅、谢绍菊、李洪芳、龙弟淑、覃农、邱水、古妞儿……哦,还有那深爱着自己的朱幺妹,这些人,把这些人的命运揉搓进这章家湾的故事,由章家湾的人去演绎,既是人物故事的演绎,也是生活中的演绎,还是情感的演绎,让这根脉传承带着跳农门的小故事,深入人心,让现在的人,记住当年的我们。


  (https://www.baishulou8.net/xs/2555377/51318467.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