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生后脚踩华尔街拳打美联储 > 第18章 同龄人

第18章 同龄人


杨林的村里,原本是有三个和他同一年出生的小伙伴的,且都是男孩子,但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了,其中两个在他很小的时候淹死在了村口的小池塘里,这些都是他听村里的老人说的,他那时太小,一点印象都没有。

  另一个与他同岁的人,杨林对他的印象还是挺深的。六七岁的时候,那时候杨林还没有上学,每天的任务就是去山上放牛,经常遭到那个人欺负。杨林记得很清楚,他自己放的是水牛,对方放的是黄牛,两个人把牛扔在一旁吃草,就会在一起玩。

  那个人比杨林上学早,这个杨林也记得很清楚,因为对方在他面前说起读书的事情就会很骄傲,让杨林很是羡慕。

  就在杨林上小学一年级那一年的夏天里的某一天,那个人也淹死在了他们经常放牛的山下的小池塘里。当时杨林并没有在场,还是后来听他父母讲的,告诫他不要去那个水塘里玩耍。

  而杨林自己,据他母亲讲,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也差点淹死在村口的水井里。

  具体原因是他的母亲经常被父亲打,在某一天再一次被打后,就抱着不满周岁的杨林跳井自杀,打算一死了之。幸亏村里的老人发现及时,将他们母子救了上来。

  等到杨林长到十来岁了,大概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在一个下过暴雨的夏天午后,杨林带着一群比他小好几岁的小朋友来到那个曾经淹死过那个经常欺负他的同龄人的池塘里玩耍,差一点也淹死在了里面。

  那是一次极其深刻的教训,自此以后,杨林再也不敢去野外池塘里玩水了。

  另外听母亲讲,他姑姑也有一个和他同年同月出生的儿子,可惜很小的时候就淹死在了自己家门口的小水塘里,这件事情,杨林从来没有听他姑姑说起过。

  杨林十几岁的时候还亲手从一条家门口的水渠里救起了一个邻居家的小女孩,如果不是他及时跳下去施救的话,等到大人赶来,估计早就被淹死了。

  那时候,农村里的小孩子被水淹死的实在是太多了,但一个村四个同龄人,最后只活下来一个的情况实在罕见。

  杨林前世经常想,自己能够活到这么大还真是不容易啊,不知得到了老天爷多大的眷顾。

  农村里缺少娱乐,又没有同龄人一起玩,去县城又太费时间,来回路上就要花费将近六个小时,这还不算等车的时间。

  而且杨林手上的钱又不敢乱花,那可是他的种子资金,是他未来所有计划的基础。

  现在临近年底,又没有什么农活需要他做,整日里闷在家里,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甚至连电视都是只能放三个电视台还满是雪花的黑白电视机,杨林闲的发慌,不管天气好不好,只要不下大雨,他就会穿上在学校里买的廉价运动鞋服,然后去山路上跑上一个来回,到靠近乡里街上的地方折返,差不多十公里的距离。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未来美好生活的基础,趁着现在有时间,多花点时间在锻炼身体上,相当于做了一个时间的储蓄,以后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做这件事了。

  其他的时间,杨林就在家里梳理未来可以赚钱的机会,他找来一本以前用过但没用完的笔记本,用只有他自己才能看懂的方式把他能想起来的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如果别人看到的话,只会看到上面都是一连串的数字和看不懂的符号。写完后他就把这些纸张撕下来,放在自己的双肩包里。

  日子过的很快,1月31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是杨林重生后的第一个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同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

  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的,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

  过完除夕,村里突然就热闹了起来,农村里一年最重要的走亲访友的时间段开始了。

  大年初一,主要是在村里向长辈们拜年。

  由于村子小,大家又都是姓杨,往上数四五六代基本上就是一家人,因此,在这一天里,年轻人往往会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地去拜年。

  这时就算是平时见面只是点头之交,一年到头都不会说几句话的人家,甚至有仇怨的,也会在这个时候象征性地相互走动一下,说些吉祥祝福的话语,共同展望一下未来。

  初二一般是去外公外婆舅舅家里拜年。

  杨林的外公早就去世了,杨林对他没有任何印象。

  杨林的外婆从小作为童养媳养在周家,为外公生了九个儿女,最终活下来了七个,四个儿子三个女儿,杨林的母亲排行老五,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杨林趁着去舅舅家拜年的机会,躲着父亲和弟弟妹妹,找大舅家的两个表哥各借了五百块钱。

  以前找舅舅、表哥借钱都是母亲出面去借的,父亲跟杨林年轻时候的性格差不多,死要面子活受罪。

  但这次,杨林为了以后可以尽快启动自己的计划,只能硬着头皮向他们开口,幸好两个表哥如他预料的般没有多问什么就答应了借给他。

  其实,杨林和两个表哥之间接触的并不多。之所以杨林吃准他们兄弟俩会借钱给他主要有以下三个理由:一,他们在外打工多年,还都是服装厂里的小组长,手上比别人要宽裕些;二,杨林开口借的钱不多,每个人只借五百块,也就是他们一个月工资的三到四分之一,对他们来说不是多么不可接受的事情;三,也是最重要的,他们以前借过钱给杨林的母亲,供杨林三兄妹读书。


  (https://www.baishulou8.net/xs/2555128/1111111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