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重生后脚踩华尔街拳打美联储 > 第157章 神五

第157章 神五


2003  年10月,全世界的目光都凝聚在了刚刚欢度完第54个国庆节的中国。

  新华社发布了一条短短的消息,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将在15至17日择机进行。

  这一宣布平静从容,但是谁都能感到他背后所流露的自信,中国的航天员要上天了,即便是普通中国老百姓,也预感到这个消息将是石破天惊的。

  全世界的记者开始忙碌起来,有幸被批准进入第一线采访的记者更是兴奋的摩拳擦掌、忙碌异常,谁都希望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置身现场。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基本方案是载人飞船乘坐一名航天员,正常飞行员一天绕地球14圈,期间航天员按规定的程序和地面指令完成操作和日常活动。为确保飞行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精心的组织指挥。

  2003年8月5日和8月23日神舟5号飞船和长征2号F运载火箭,分别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参加此次飞行任务的神舟5号飞船,在发射场进行了总装综合测试和地面模拟飞行,完成了整船器密性检查和电磁兼容测试。

  10月11日船舰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10月14日运载火箭开始加注推进剂。

  北京、东风、西安三个指挥控制中心,东风、渭南、青岛、喀什等国内地面测控站,卡拉奇、纳米比亚、马林迪等三个布设在国外的地面测控站,以及先期开赴日本冲绳岛以东、新西兰以东太平洋、南非西南大西洋、澳大利亚西南印度洋海域的4艘远望号远洋测量船组成全球测控通信网,将完成对飞行的测量、控制和通信任务,经过多次任务联调和全区合练,已经具备执行任务的条件。

  飞船主着陆场,内蒙古中部阿木古郎牧场也迎来了追船逐箭的航天大篷车队,回收部队的指战员们决心以无限的热情拥抱巡天归来的太空使者。

  4个陆上应急救生点和三个海上应急救生区的工作人员,已安排好各型救援飞机和船舶,做好执行任务的准备。自主应急返回境外救生区,已在外交和技术方面做好了准备。但他们同时都在心里暗暗期盼着自己所做的一切工作,届时统统派不上用场。

  直到最后一刻才潸然亮相的中国航天员把人们的关切、好奇与崇敬之心推到了极致。

  经航天员选评委员会严格选拔,从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择优确定了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组成首飞三人梯队,在实施飞行任务前16小时,根据对三人生理心理的检测情况,最终确定了杨立伟为首飞航天员。

  杨利伟,38岁,中校军衔,辽宁绥中县人,高1米66,  体重66公斤,B型血,兴奋型体质,至今百米速度仍能保持11秒97  。

  杨利伟1998年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他毕业于空军第八航校,天生的飞行员材料,在航校每一个飞行科目都是第1个放单飞,飞过强击机和歼击机两种机型,飞行时间超过1300小时,成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在选拔航天员过程中,杨利伟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均为优秀,令评选委员会全体专家叹服。

  10月15日清晨,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完成了发射前的各项准备,整装待发,5:20,大家长为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送行,6:15,杨利伟进入神舟5号飞船。

  北京时间九时整,在茫茫大戈壁喷薄的晨光中,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来临。

  “五、四、三、二、一、点火!”

  嘣、嘣、轰、轰、轰……

  随着航空发动机的点火燃烧,火箭被巨大的推力慢慢推动向上飞去。

  火箭飞行12秒后,开始程序转弯

  120秒,逃逸塔分离

  此后4个助推器分离

  火箭一二级分离

  飞行200秒整流罩分离

  460秒,二级火箭发动机关机

  587秒,飞船与火箭分离,飞船入轨。

  根据测控中心传来的轨道数据,飞船运行轨道为近地点高度199.14公里,远地点高度347.8公里,与赤道成42.4度夹角的椭圆形轨道,飞船运行第5圈实施变轨,进入高度为343公里的准圆型轨道。

  通过下传的电视图像,人们看到在太空轨道上飞行的杨利伟安详平静,一个经历了90分钟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的人,一定会真切的体会到白驹过隙、岁月如梭这些成语所表达的沧桑感。

  飞行过程中,地面指挥中心通过生理遥测参数了解到他良好的身体状况。

  杨利伟监视着飞行过程中重要指令的执行情况以及飞船运行状态,并向地面报告有关情况和补发有关指令。

  飞行期间,杨立伟多次与地面通话,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帜,向全世界人民、全体中国同胞问候,向同一时刻在太空工作的外国同行问候,他还从太空拍摄了美丽的地球图像,记录下了自己的太空感受。

  当指挥中心安排杨立伟的妻子与事先并不知晓的他进行通话时,全世界的人都被这一极富人情味的安排感染了。

  中国在一贯严肃有加的科技活动中所加入的温馨气息,一时间在天地之间为中国人做了一次美轮美奂的超级大公关。

  十五日这一夜,多少炎黄子孙无眠,守候着、期盼着我国太空勇士的归来。

  飞船在轨飞行14圈后,在非洲西南部上空执行返回程序。

  在制动点火前140秒,飞船进行第1次调姿,偏航90度,轨道舱分离。

  飞船第二次调姿,建立返回制动姿态,制动发动机点火,飞船被推至返回轨道。

  当高度降低至145公里时,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

  在约80公里高度时,返回舱进入稠密大气层,因高速剧烈摩擦导致飞船表面产生等离子体,形成黑障区,使返回舱暂时与地面失去通信联系。

  高度警觉的着陆场测量站翘首以待,终于在返回舱冲出黑障区的第一刻捕捉到目标,作出落点预报。

  与此同时,直升机与搜救车队紧急开赴预报落点。

  在约10公里高度时,返回舱抛伞舱盖,接力般的拉出引导伞、减速伞、拉出主伞、主伞全开,抛返回舱防热底盖。

  10月16日6时23分,在下降至地面约一米左右时,着陆缓冲发动机点火工作,返回舱安然着陆内蒙古主着陆场。

  返回舱内的杨利伟确认着陆后,手动发令,切掉了主伞。

  返回舱舱门打开,人们看到巡天归来的杨利伟微笑着,打着象征胜利的手势。

  中国的飞天骄子自主出舱,走向欢呼的人群,立刻被鲜花和掌声所包围!

  神舟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21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https://www.baishulou8.net/xs/2555128/1111097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